3月12日,66歲的浦東新區洋涇街道星宇大樓“原住民”葉阿姨談起星宇為老服務睦鄰點贊不絕口:“這里簡直是我們老小孩的天堂!”告別了獨自悶在家中的生活,葉阿姨和睦鄰點的伙伴們一起練烘焙、學茶藝、品越劇,生活從未如此的豐富多彩,每天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星宇睦鄰點建設的“一小步”,正是浦東新區城市微更新的“一大步”。近年來,浦東新區選擇了陸家嘴、洋涇、濰坊新村、塘橋、花木等街道作為城市微更新的試點區域,推出了“繽紛社區行動計劃”,將社區作為有機的生命體,把居民作為服務的首要對象,通過對現有設施和空間的微更新來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和社區空間品質。
兩步走實現微更新
走進星宇為老服務睦鄰點,悠揚而又典雅的樂曲聲聲入耳,這是越劇班正在排練。而環顧四周,既有充滿人文氣息的觀影室、茶藝室、書畫室和閱讀室,也有互動極強的烘焙坊、手工坊、親子空間等服務空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里的內容太豐富了!”來自洋涇街道的張大爺告訴記者,自己原本只去花鳥市場放松,現在面對琳良滿目的特色欄目,感覺時間不夠用了,“聽說書畫室有名家真跡,我先去瞅瞅,但說實話,這里的活動我都想去,哈哈!”張大爺開懷大笑,臉上充滿了孩童般的純真。
就在去年5月前,星宇大樓6層還是一個內部設施陳舊、線路管道老化,空間和布局狹窄的商住兩用樓,是繽紛社區建設為這個350平方米的老舊小區樓層注入了新的活力。
“為老點的建設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微更新項目,它具有內嵌性,要更注重內部空間的建設。”洋涇街道辦的陳史捷主任告訴記者,項目組為了完成獨特布局,在設計上面狠下功夫,采取“打開空間和意見征詢”兩步走方案來完成大樓6層“繡花針”式的全面更新。我們首先對樓層進行空間上的整體改造,把原本用于辦公的獨立小空間改建成開放的大空間,植入觀影室、茶藝室、書畫室和閱讀室等多種功能,可以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活動需求。最大程度地為居民活動和服務騰出空間。”陳史捷介紹道。
強調公眾參與,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則是為老點實施過程的另一個特色。針對設計方案,居民們提出,周邊小區孩子多,希望給老人和孩子們提供互動場所。于是為老點獨立開發出了單獨的親子空間。“意見征詢、公眾參與正體現了微更新的宗旨,以社區居民需求為導向,通過現有設施與空間的更新,來讓他們感受到社區溫度。”陳史捷總結道。
探索社會化運營模式
隨著建設的不斷開展,“積極引入社會資金和社會資源,推動公益社團參與,實現社區運營的自我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微更新下一步的重點發展方向。星宇為老點率先一步引入社會化管理的模式解決運營難題,具有實踐意義。
“實際運行中,為老點將管理的主體交由公益性的社會組織,充分調動民政內部社會化組織的積極性,在解決街道管理人手不足的同時,大量引進了越劇班、舞蹈班等特色組織,這些組織長期扎根于為老點,既提供了獨具一格的特色服務,也緩解了管理人手短缺的壓力。”陳史捷主任剖析為老點的運營模式。
近年來,浦東新區在繽紛社區的建設中激活社會資源,結合城市精細化管理探索社會治理創新模式。浦東新區堅持落實“一圖三會”,通過建立方案設計圖、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等制度,鼓勵并指導國內公益社團、社會化組織參與、從事繽紛社區建設工作,培育和發展社區內部的自治團隊或組織,并繼續強化與兄弟部門和社會組織的合作,健全社區運營體系。
繽紛社區建設進行時
為老點建設只是上海市浦東區“繽紛社區行動計劃”的一個縮影。“繽紛社區行動計劃”是在上海推進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推出的。浦東新區規劃局董紅燕表示,新區聚焦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9類公共要素:口袋公園、街角空間、運動場所、活力街巷、慢行網絡、林蔭街道、公共設施、藝術空間和透綠行動。自2018年至2020年,浦東新區已完成了300余處點位的更新改造,上海正努力走出一條城市更新之路。
據了解,繽紛社區建設作為2021年城鄉一體化及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年度實事項目、民心工程之一。未來,浦東新區還將繼續深化繽紛社區項目建設,注重公眾參與,強化社會組織參與社區自治。越來越多像星宇為老服務睦鄰點這樣的微更新社區將成為居民交流感情、發生故事的地方,由一個個這樣的地方,打造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