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據統計,今年前8月,我國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0.5%。當前,傳統產業加速提質升級,新興產業持續茁壯成長,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各地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推進一大批重點工業項目建設,不斷形成實物工作量,壯大實體經濟。讓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看看各地如何抓住時間窗口推進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市場競爭力強、可持續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山西太原:綜改示范區內
重大項目按節點推進
秋日晴空下,一排排鋼柱林立,吊裝、焊接、搭建……來到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瀟河新興產業園區,走進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智能高端液壓挖掘機產業項目建設現場,伴著機械的轟隆聲,數十名工人分布在工地各個點位上忙碌。隨著吊臂起降,挖掘機和吊裝機協同作業,配合緊密。
“外圍鋼結構主體建筑月底前即將完成,接下來就是安裝管線窗戶、樓體亮化等工序,預計年底可以完成。”太重集團副總經理史智杰信心滿滿。
旁邊的智能高端裝備產業園區則“更進一步”。“目前我們已經完成設備調試,主機板塊已經投產,熱加工板塊預計明年3月可投入運營。”史智杰說。
在現代化的鋼結構廠房車間里,一臺臺嶄新的設備如期安裝調試,工人們正在為試生產做最后的沖刺。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加工配送中心已經在進行試生產。車間內,機械臂上下飛舞,智能是這里的特色。“這是一座無人廠房,負責給主板車間提供鋼板原料,從切割到分揀,再到打磨,全部由程序調動機械完成。”史智杰介紹。
連日來,瀟河新興產業園區的重點工程建設現場一派繁忙。太重集團的3個建設園區內,各個工序崗位上的4000多名建設者干勁十足,搶進度、保質量,確保項目按工期節點順利推進。
為確保項目推進,山西綜改示范區不斷強化服務,經前期多次協調對接及緊張施工,瀟河新興產業園區服務中心于10月5日完成了太重項目涉及的全部電力、燃氣管線遷改施工。
山東青島:大型海上風電項目
延伸產業鏈條
軸承電磁加熱、電氣系統預裝、模擬風場環境下運行參數檢測……這幾天,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田橫島省級旅游度假區的風電傳動鏈加工項目現場熱火朝天。一期風電傳動鏈項目的工人加緊組裝整機,二期大型海上風電項目加快主體封頂,風電裝備制造加速擴能。
今年3月,通裕重工大型海上風電產品配套能力提升項目正式開工,項目投資6.67億元,占地面積約110畝。項目全面投產后,可年產大型海上風電機組核心結構件360套、機組裝備機加工件450套,年增加產值6.5億元,形成一條海上風電結構件等核心裝備制造生產線,建成海上風電產業區,推動即墨海上風電產業鏈條不斷延伸。
“海上風電是優質的新能源資源之一,相關產業將迎來發展。”項目負責人于建芳介紹,與去年同期相比,當前公司的風電機組設備出口迎來大幅增長,大家都在馬不停蹄趕工。
與陸上風電設備相比,海上風電設備體形更加龐大,運輸難度很大,而青島獨特的海運優勢可使運輸成本大幅下降。青島市即墨區與風電主軸類產品供應商通裕重工一拍即合,2019年建成臨港生產基地。
通裕重工風電裝配車間負責人張海勇介紹:“基地可年產傳動鏈設備500臺套以上,2021年實現產值6億元,外貿進出口5.5億元。目前訂單充足,今年前三季度已完成去年全年的訂單產值。”
四川綿陽:“保姆式”服務助力
顯示模組項目進展超季度目標
走進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臨港經濟發展區,在總投資50億元的綿陽惠科顯示模組項目建設現場,主體廠房已拔地而起。廠房外,施工人員忙著裝修收尾;廠房內,對設備的安裝調試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整個工程預計今年底建成投產。
“為了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加快工期,我們劃分了12個區,精心策劃,實行人員兩班倒輪流施工作業,建設最高峰時,約3000人同時施工。”綿陽惠科模組項目工程建設處處長李彥青說,現在更是開足馬力,加緊施工,整個項目已完成進度的95%,超過了季度目標。
項目建設加速的背后,離不開綿陽市、涪城區相關部門細致入微的服務。涪城區經濟合作局項目服務專員王宇說:“項目簽約后,項目指揮部迅速成立,實行‘一專班一專員’機制,為項目提供‘保姆式’服務。截至目前,已對接企業100余次,幫助企業解決了一系列問題。”
綿陽惠科模組項目是綿陽惠科顯示器項目產業鏈下游的重要配套項目,主要建設50條以上全自動化液晶面板后端加工生產線,項目滿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約150億元。(喬棟 王沛 王明峰)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