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老港區城市更新改造
項目地點丨山東省威海市
建筑類型丨城市公園綜合體
用地面積丨113,841㎡
建筑面積丨117,241㎡
設計時間丨2021
設計單位丨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項目負責人丨鄒曉霞
建筑設計丨于偉 孫覃佩 王潛 曹敏 劉鵬祥 叢忻 葉婧雅 劉明偉
01項目概況
▲場地現狀
威海港1918年建港,是威海衛城第一個商業碼頭。歷盡百年滄桑,2013年威海港搬遷新址,原用地閑置。近年來,威海市著力打造“精致城市”,更新中心(老)城區,威海港成為一個重要的錨固點。設計的開始是為了織補濱水公共空間的一個斷點,架起水面與陸地之間的橋梁,嵌入城市的歷史與未來。
▲總平面圖
02設計理念
▲空間軸線
為了銜接東西向兩個重要的山海空間軸線,建筑放棄了恢弘的敘事方式,采取謙遜的地景建筑策略。兩條平行的軸線在場地內收攏之后,再次向更廣闊的海面發散開去,將城市生活從物理和視覺兩個層面延伸到海邊濱水地帶。以這兩條曲線為母線,生成得到了拱背形態,如同巨鯨的脊背微微露出水面的剎那,回應了當地關于鯨骨化石的傳說。
▲西北方向鳥瞰
▲鳥瞰圖
受限于氣候因素、老齡化以及保守的城市規劃思路,濱水空間現狀是大片的黑松林,一個接一個的綠地公園,非常缺乏活力。設計希望植入復合型功能,提供安全舒適的場所,進而產生交流和激發活力。建筑地下設置停車場和一個精品水族館,首層設置科普展廳、商業店鋪,二層設置兒童主題樂園、景觀餐廳,三層設置公共圖書館。東側巨大的落地窗戶“巨鯨之眼”將遠處著名的劉公島,用中國傳統園林“借景”和“框景”的手法,參與到公共空間氣氛的營造。用地附近曾經有一處著名的公共“大操場”,曾在70年的城市開發過程中被無情的侵占,此次建設當地政府決心在場地東側復原人們記憶深處的“大操場”,向公眾開放,用于比賽、音樂節以及節日慶典。
▲功能分區
▲劉公島方向看海港公園
▲城市陽臺
綜合體將使城市環境變得更加多樣化,并為所有年齡段的使用者提供活動體驗,使人們可以在同一座建筑中,共度美好時光。作為商業性的公共空間,綜合體還將充當本地居民的“大客廳”,同時作為工作和學習空間使用。
▲東側觀海平臺
▲“大操場”夜景
建筑室外場地與城市綠道體系編織在一起,有多條路線,聯系地面到屋面、城市到海濱,有意增加建筑的漫游空間,提供令人愉悅“耗時性”體驗。層層疊疊的檐下空間、開放的露臺,拱起的屋面,人們在建筑“甲板”上享受著海風和陽光,像度假一樣。
▲城市客廳
▲城市劇場
設計引入沙灘植物為景觀元素;利用海水源熱泵;直接取海水用于水族館;以及應對極端惡劣天氣的狂風和巨浪所采取的技術措施,都將以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為目的。
▲建筑退臺
▲海上視角
03項目圖紙
▲地下一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剖面圖
▲南立面圖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