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攻堅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是在我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對全面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的再動員和再部署,旨在全力推進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確保全面打贏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黑臭水體排查是制訂好治理方案的前提
找準問題是制訂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的前提,“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是排口、核心是管網”則道出了問題排查和治理的重點,因此一定要扎實做好源頭排水單元、末端排水口、管網及檢查井的問題排查和水體各種水文、水質時空變化數據的調查工作,查清污水直排(外滲)點、外水入滲和水體水倒灌位置、源頭和市政管網的混接狀況、已實施工程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等。山地和丘陵城市,一定要把歷史上排放山溪水的渠(河)道變為排污(合流)渠涵的原因查清楚、把原有的山溪水來源和現狀去向查清楚。要善于先用“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不低,雨天是不是超負荷,排水口旱天是不是有出流,污水和合流管道是不是高水位,雨水管道旱天是不是滿管流,污水管道濃度是不是沿程降低”等表觀現象進行問題初判,為后續深化排查找出重點。這也是排查工作的捷徑,不僅要查出真實的問題,還要查出問題產生的真實原因,更要保證排查結果質量。
以真實的排查結果和有針對性的問題研判為基礎,才能制訂科學合理的治理方案。其中,污水管網等治理方案一定要將治理污水直排口、補齊污水管網短板以及封堵外水入滲和倒灌等工作作為重點。治理方案還要包括把山水渠(河)道所納的污水“趕”出去的措施。一定要將排水管道結構性缺陷治理與結構性缺陷檢測結合起來,查出問題,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修復,切不可把排水管道缺陷排查和治理做成“兩張皮”。合流制系統改造一定要因地制宜。
治理方案一定要以扎實有效的排查數據作為支撐,切忌“情況不明辦法多”,措施一定要能夠可實施、有成效;切忌“高大上”,花錢沒效果;切忌不“對癥下藥”、不因地制宜、不考慮工程實效。
持續推進源頭污染治理支撐污水處理廠污染物削減效益提升
在推進源頭治理方面,《實施方案》強調了要抓好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加快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和破損修復;強化了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加強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
《實施方案》要求“現有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低于100毫克/升的城市,要制訂系統化整治方案,明確管網排查改造、清污分流、工業廢水和工程疏干排水清退、溯源執法等措施”。提高污水處理廠污染物進水濃度的真正目的是,提高污染物削減效益,不治理管網、一味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是不講科學、不負責任的做法。
《實施方案》還指出,“有條件的地區在完成片區管網排查修復改造的前提下,采取增設調蓄設施、快速凈化設施等措施,降低合流制管網雨季溢流污染,減少雨季污染物入河湖量”。以是否完成排查修復改造為建設雨水調蓄池和快速凈化措施前提,是符合實際的,是正確的。盲目建設雨水調蓄池,調蓄的可能不是理想中的雨污混合水,而是存留在管道中的地下水和倒灌的水體水。此外,有關部門也要協調好快速凈化設施的出水標準。
強化流域統籌治理和水系治理來支撐水生態修復
《實施方案》從“加強建成區黑臭水體和流域水環境協同治理”及“加強岸線管理”兩個方面,強調“統籌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鄉村的綜合治理,對影響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水質的建成區外上游、支流水體,納入流域治理工作同步推進和因地制宜對河湖岸線進行生態化改造”,其意義在于根據河湖干支流、湖泊和水庫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情況,開展精細化治理,提高治理的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完善流域綜合治理體系建設,提升流域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
“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是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目標。有了扎實有效的“岸上”和“水里”的治理措施,水體水一定會變清。水清了,對于那些“房前屋后”“路邊橋下”以景觀為主要功能的水體,一定要實現“旱天低水位運行”,為沉水植物生長創造基本條件,也為雨天雨水排水系統排放雨水提供受納出路。沉水植物是水體生態恢復重要標志,是實現“魚翔”的前提。從全國黑臭水體治理成功經驗看,凡是做到景觀水體“旱天看景,雨天看水”的城市,都實現了水暢流、魚蝦游、景觀好、無倒灌、排水暢的效果。
《實施方案》鼓勵將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達到標準的再生水用于河道補水,這為城市水體提供了重要的“清水”補充水源。有了“沉水植物”,補充了污水處理廠出水,城市水體就成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再凈化的載體。《實施方案》提出,“不應盲目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這是慎重和科學的,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與城市水體“清水”補充結合更是網、廠、河相結合的效果體現,是我國黑臭水體治理成功實踐的具體體現。有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的“清水”補充,也就能夠有效嚴控以恢復水動力為由的各類調水沖污行為。
建立長效機制支撐“長治久清”構建
《實施方案》提出,“已經完成治理、實現水體不黑不臭的縣級及以上城市,要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長效機制”。各級政府要在認真評估、總結已實施措施的基礎上,下力氣解決好污水直排的“漏網之魚”,解決好雨天雨水溢流污染給水體帶來的影響,讓治理好的水體“下雨不再黑臭”。
城市工程“海綿化”是解決徑流污染最有效的措施,其在削減徑流污染的同時,還可以削減徑流水量。《實施方案》強調,加強設施運行維護,杜絕污水垃圾直接排入雨水管網。定期對管網進行巡查養護,強化汛前管網的清疏管養工作,對易淤積地段要重點清理,避免滿管、帶壓運行,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意義。各級政府一定要認真建立維護管理隊伍,尤其是需要實施治理的縣級城市,要在吸取地級以上城市經驗的基礎上,在精準施策的同時,一定要同步推進管理維護隊伍的組建和配套機制的建立。
《實施方案》強調“要嚴格排污許可、排水許可管理。排放污水的工業企業應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或納入排污登記,并嚴格持證排污、按證排污。全面落實企業治污責任,加強證后監管和處罰。到2025年,對城市黑臭水體沿線的餐飲、洗車、洗滌等排水戶的排水許可核發管理實現全覆蓋,城市重點排水戶排水許可證應發盡發”。排水許可制度是《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確立的重要排水管理制度,是排水主管部門對排水戶實施管理的重要手段,各級城市一定要用好這一手段。
只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腳踏實地、因地制宜,在查清問題的調查基礎上,提高治理措施的科學性、經濟性和可實施性,嚴把治理工程質量關,強化維護管理,就一定能夠實現攻堅戰的全面勝利。(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唐建國)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