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往復的鋼體結構,取意神奇魔環“莫比烏斯環”,詮釋著無窮與人生,被譽為“國內最美寫字樓”。在北京的朝陽公園,一座看似不大卻酷似“外太空堡壘”的建筑,在全國獨一無二,其設計理念之前衛、施工難度之大,目前在中國尚屬罕見,被稱為國內“最神秘的建筑”!
這就是由中國二十二冶總承包的鳳凰國際傳媒中心工程,鳳凰國際傳媒中心工程是一個集電視節目制作、辦公、商業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建筑。工程建筑面積72478平方米,建筑高度54米,地上10層為辦公及媒體演播區域, 地下3層為人防兼車庫及設備機房。工程采用天然地基,平板式筏型基礎,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烈度8度。辦公樓及演播樓包裹鋼結構外殼,采用莫比烏斯環造型,獨特新穎,分內外兩層,采用大小不等梯形截面彎扭箱型構件,相互交叉編織而成。鋼結構外殼覆蓋魚鱗式單元玻璃幕墻,形成一個自由連續曲面。內設給排水、電氣、智能建筑、通風空調、電梯、舞臺設備等系統。
鋼結構外表面為自由曲面,整體鋼結構為雙向交叉雙全梁結構體系,外層鋼梁為梯形箱梁截面,內層鋼梁為圓鋼管截面。鋼結構屬超大跨度空間結構,鋼結構屋蓋由雙向交叉雙全梁結構及豎向支撐系統組成,長約130米,寬約124米,頂端最大標高為+54米,由箱型截面構件(輪廓尺寸700mm×500mm,壁厚從16mm~115mm厚薄交替變換)形成梯形網格構成,構件具有不向程度空間彎扭特征。
中國二十二冶在工程在技術創新上,首創CATIA平臺建筑模型信息系統與數據庫,利用計算機CATIA軟件程序計算和幾何推理方法,成功解決復雜工程造型產生鉸支座預埋、鋼結構及魚鱗式幕墻安裝定位難題;首創建筑系統“三維協同”工作模式,利用參數化技術大大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應用莫比烏斯環鋼結構施工技術解決空間彎扭鋼構件加工及安裝、格構柱支撐應用、鋼結構罩棚合攏、卸載等關鍵技術難題;應用魚鱗式幕墻安裝技術,CATIA軟件其強大實體與曲面交互能力,將CATIA數據與犀牛(Rhinoceros)、AutoCAD進行參數化轉換,完成單元幕墻生產和空間定位,完善國內魚鱗式幕墻施工技術;首創以平板幕墻單元彌合自由曲面的“單向非連續折板幕墻體系”幕墻策略;根據建筑3D模型設計,完成鋼結構三曲箱形鋼連橋和環形罩棚復雜扭組件兩項發明專利。
工程實現數字信息技術設計創新與精確化建造,是國內首次將CATIA與BIM軟件結合應用成功案例,充分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將幕墻沿主肋雨水導向建筑底部連續景觀水池,提供藝術水景及庭院澆灌,節水率達50%以上。建筑外殼是綠色外衣,提供氣候緩沖空間,提高功能區舒適度,降低建筑能耗14%。利用數字技術對外殼和實體功能空間量體裁衣,30米高差煙囪效應,在過渡季形成良好自然氣流組織,節省能耗14%。
工程先后獲全國首批綠色施工示范工程,2011年國家鋼結構金獎,2016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北京市結構長城杯金質獎,國際橋梁工程協會2017年杰出工程獎,第十三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二十二冶集團的設計力、創造力與建造力!(楊延波)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