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覺城市——新文化設施的創意與構筑”展覽于12月19日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開展,基于新時代下公共空間營造和建筑設計的思考,此次展覽面向公眾呈現深圳“新文化設施”規劃建設的設計思路與建設特色,以及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學生文化設施設計的優秀作品。
此次展覽為2022-2023廣東省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入選項目,由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主辦,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深圳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作為指導單位,深圳市建筑工務署、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作為支持單位。展覽將持續至2024年5月5日,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二樓展廳展出,免費面向公眾開放。
深圳“新文化設施”亮相
自改革開放以來,從借鑒國外建筑風格,到運用創新技術和“以人為本”設計理念,深圳城市建筑已演變成了一個宏大的公共藝術作品。四十多年來,深圳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已創造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而在這一過程中,深圳城市文化設施的建設逐漸滋長出深圳人文氛圍和城市精神,也成為城市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價值觀的體現。
2020年,全球知名咨詢公司AEA發布的《2020全球文化設施建設報告》顯示,當年全球共有104個大型文化設施建成,其中價值最高的13個新建設項目,有7座位于深圳。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深圳文化設施的建設已出現多個高峰,2023年,深圳已有61座博物館分布于各區。至2030年,深圳計劃建成150座文化建筑。
公共文化設施的規劃折射了時代的需求與挑戰,反映了深圳的城市個性、文化自覺與前景目標。此次展覽通過多樣的展覽形式講述新時代下深圳文化設施面臨的重要議題——努力成為公眾意識塑造新的居所的同時,還要考量新的社會發展階段下城市建筑的特性,適應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元訴求,思考如何與公眾進行動態對話關系以及建筑設計如何提升人們自主探索公共空間的機會。
而未來,隨著新文化設施的落成使用,城市文化新地標的矗立,這必將成為深圳最靚麗的文化風景和動力持久的文化引擎。
深圳未來城市公共生活的暢想
此次展覽不僅涵蓋活躍于一線的建筑事務所與設計研究院的建筑項目,也有成長在深圳的青年建筑師以自身城市體驗、認知為基礎而進行建筑設計實踐。展覽通過清晰、有趣、具有互動參與性的近100件圖紙、模型、影像、裝置等作品,就以上案例為棱鏡觀照文化設施在未來城市公共生活中的角色,折射城市的文化自覺和建筑師的實踐探索,暢想深圳這一改革開放前沿之地的城市生活圖景。
人與建筑的互塑關系是構建城市公共空間的基石。史蒂文·霍爾(Steven Holl)在作品集《相互交織》中曾敘述,“建筑可以塑造一個有生命的、可以被感知的時空的交織,它可以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式”。建筑的“精神性”與人們主體經驗的結合使現代城市生活生動且多元。新時代城市建筑要如何賦予人們復合的生活體驗,如何將公共空間轉化為極具能動性的共創現場?這樣的公共空間是否能夠凝聚、積淀出深圳的城市文化性格?這皆是檢驗建筑落成后,是否對城市文化氛圍、公共生活體驗起到深遠影響的關鍵提問。漫步展覽現場,觀眾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
當我們認真地閱讀周遭,體驗深圳這座城市,城市的文化與精神特質將隨之生長。此次展覽也告訴我們,在城市中生活時,可嘗試充分運用身體去觀察城市現場,與城市場所產生意義的鏈接,讓我們的知覺重返城市。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