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政信產業聯盟、政信投資集團、中國PPP投資論壇組委會聯合城市新發展論壇共同主辦的“2022中國政信發展論壇暨第七屆中國PPP投資論壇”成功舉辦。論壇邀請業內重磅專家就政信產業發展和PPP模式發展做了深度剖析,來自財政部PPP中心專家庫專家杜彥峰先生做了主旨演講《城投的未來——做強做大,構筑城市競爭新優勢》,就當下關于城投轉型和與之相關的國企改革問題深入解析。
首先,杜彥峰分析當前我國經濟遇到的增長困局。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輛馬車“投資、消費、出口”預期疲軟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發展降速換擋,從高速增長階段邁入高質量增長階段。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面對日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我國經濟承壓前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成為經濟發展突破困局實現經濟穩健增長的關鍵。
杜彥峰指出增強地方經濟內生動力,重要的是以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增長,城投平臺作為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重要的一環,為更好地承擔起地方經濟發展的重任,已經步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
針對當下一些城投平臺存在的土地財政依賴慣性、缺乏造血功能、政企不分、債務剝離進展緩慢、市場化改革不暢、主營業務雜、公益性強、融資困難等問題,杜彥峰認為在房地產行業發展進入下半場,地方財政收入下降,財政支出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城投是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堡壘。隨著土地財政模式漸行漸遠,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力尚未找到,因此城投市場化轉型勢在必行。
政策方面,國發【2014】43號文《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提出,要求剝離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劃清政府與企業界限。銀保監會【2021】15號文《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銀行保監機構強化對城投平臺融資的風險管控。這迫使城投公司探索并調整發展模式。
杜彥峰強調對于城投而言,在監管、市場和政策的三重壓力下,轉型是唯一的出路。轉型后的城投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增強其獨立運營能力,進而增強其再融資和償債能力,只有轉型后的城投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之路。
什么樣的城投才算實現高質量發展?杜彥峰認為只有實現六方面的高質量發展才算全方位實現高質量發展,即人才高質量、理念高質量、資產高質量、融資高質量、業務高質量,管理高質量。杜彥峰強調人才高質量是城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因素。城投轉型的根本是實現市場化運營,剝離融資職能,整合資產,債務化解,搭建法人治理結構,探索經營性業務,除此之外,城投想要做大做強還需要擁有現金流比較好的資產才行。
杜彥鋒分享了不同類型的城投平臺的發展的方向。一些專業性的平臺,比如環保、建筑類、園區建設類的城投,可以采用兼并的方式,收購一些有資質的企業,不斷擴大自身的技術實力;工業園區建設類的平臺,可以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建設一些基礎類的設施,必要的時候,可以入股一些發展前景比較好的經營類的企業,比如污水處理廠、供熱廠、供水廠,這也是城投平臺轉型減少成本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
對于企業做大做強的途徑,杜彥峰給出了以下幾種思路:
重組:橫向重組、縱向聯合、合并同類項等方式,把企業規模做大,把企業資產做實。
打造特色優勢產業:立足于聚集資源、做強企業和產業,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集中,做到延鏈、補鏈、強鏈。
組建大型建筑集團:整合建筑類企業,打造資質齊全、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綜合大型建筑集團。
打造專業化集團:組建軌道、金融、文旅等專業化集團。
最后,對于當前大家關心的城投債務問題,杜彥峰認為城投平臺作為金融風險管控的重要堡壘,在很大程度上關乎金融系統的安全性,關乎地區的長遠發展,因此城投信仰仍然堅固,尤其在當前國際經濟博弈激烈和國內經濟逆周期調節的背景下,需要穩固的城投來促進城市發展,形成城市發展新的競爭力。
本次論壇由政信產業聯盟、政信投資集團、中國PPP投資論壇組委會聯合城市新發展論壇共同主辦,由中國政法大學國家監察研究院政信研究所、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PPP研究中心、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金融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技術創新與戰略管理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指導。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