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我國申報的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評審《急需保護名錄》轉入《代表作名錄》。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作為中國首批轉名錄項目之一,標志著這項技藝已從“瀕危”走向“復興”,這不僅是國際社會對該遺產項目的高度關注,更是對項目保護傳承成效的高度認可。
據了解,木拱廊橋是木拱橋的典型代表,曾在我國閩浙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的木拱廊橋主要分布在福建壽寧、屏南和浙江泰順、慶元、景寧等地。
圖為在福建省屏南縣長橋鎮,工匠在修復萬安橋時搭建廊橋橋臺拱架。 (王志凌 攝影報道)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