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綜合> 正文

《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發布 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

2024-08-13 11:21:34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曹 溪責任編輯:xmt02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下稱《意見》)8月11日發布,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

 《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發布 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

  《意見》提出系列目標: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左右,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大宗固體廢棄物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左右等。

  《意見》圍繞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穩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交通運輸綠色轉型、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等5大領域,以及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動消費模式綠色轉型、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等3大環節,部署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大力推動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紙、印染等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廣節能低碳和清潔生產技術裝備,推進工藝流程更新升級。優化產能規模和布局,持續更新土地、環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約束性標準,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建立健全產能退出機制。合理提高新建、改擴建項目資源環境準入門檻,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加快培育有競爭力的綠色低碳企業,打造一批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大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環境治理效果為導向的環境托管服務。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積極鼓勵綠色低碳導向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加快發展。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

  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與綠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在電力系統、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筑建設運行等領域的應用,實現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推動各類用戶“上云、用數、賦智”,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綠色低碳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既有設施節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舊小散”設施。引導數字科技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助力上下游企業提高減碳能力。探索建立環境污染和氣象災害高效監測、主動預警、科學分析、智能決策系統。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與時空信息賦能應用。

  推進交通運輸綠色轉型

  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完善國家鐵路、公路、水運網絡,推動不同運輸方式合理分工、有效銜接,降低空載率和不合理客貨運周轉量。大力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發展,加快貨運專用鐵路和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建設,推進主要港口、大型工礦企業和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提高綠色集疏運比例,持續提高大宗貨物的鐵路、水路運輸比重。優化民航航路航線,提升機場運行電動化智能化水平。

  建設綠色交通基礎設施。提升新建車站、機場、碼頭、高速公路設施綠色化智能化水平,推進既有交通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提升,建設一批低碳(近零碳)車站、機場、碼頭、高速公路服務區,因地制宜發展高速公路沿線光伏。完善充(換)電站、加氫(醇)站、岸電等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建設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完善城鄉物流配送體系,推動配送方式綠色智能轉型。深入實施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加強人行步道和自行車專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統建設。

  推廣低碳交通運輸工具。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推動船舶、航空器、非道路移動機械等采用清潔動力,加快淘汰老舊運輸工具,推進零排放貨運,加強可持續航空燃料研發應用,鼓勵凈零排放船用燃料研發生產應用。到2030年,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

  推行綠色規劃建設方式。在城鄉規劃、建設、治理各環節全面落實綠色轉型要求。倡導綠色低碳規劃設計理念,嚴守城鎮開發邊界,控制新增建設用地過快增長,保護和修復綠地、水域、濕地等生態空間,合理規劃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推進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增強城鄉氣候韌性。推廣綠色建造方式,優先選用綠色建材,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建立建筑能效等級制度。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比例,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規模化發展。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節能節水降碳改造,推廣先進高效照明、空調、電梯等設備。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推進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推動“光儲直柔”技術應用,發展清潔低碳供暖。

  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實施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行動,優化種養結構,推廣優良作物畜禽品種和綠色高效栽培養殖技術,推進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建立健全秸稈、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收集利用處理體系,加強秸稈禁燒管控。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培育鄉村綠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序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

  (曹 溪)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