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時代背景下,河道治理已成為改善區域水環境、保障防洪安全、提升城鄉生態品質的關鍵環節。河北省遷安市全域治水清水潤城縣區工程作為一項綜合性的生態治理項目,通過對市內白羊河、三里河、隔灤河等10條河道,總長約14.82公里河段的系統清淤、卡口拓寬、岸坡生態防護與垃圾清理,顯著增強了河道的行洪能力,修復了水生態系統,整體改善了區域水環境質量。在這一具有重要示范意義的工程中,中交一航局五公司以高度責任感和技術領先性,充分發揮了企業的帶動作用和行業引領力,率先于華北地區推廣應用“土工管袋脫水固化技術”,為高含水淤泥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提供了全新路徑,贏得了各方的高度認可。
在傳統河道清淤工程中,淤泥處置一直是棘手難題。清理出的高含水率泥漿不僅體量龐大、運輸成本高,更容易在堆放過程中產生滲濾液污染周邊水土環境,造成二次生態破壞。面對這一普遍性難題,中交一航局五公司秉持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建設理念,積極探索科技賦能生態治理的新模式,引進并成功應用了由浙江銘德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土工管袋脫水固化技術。該技術通過向原始泥漿中添加絮凝劑,使細小顆粒凝聚成較大絮團,再以高壓泵將調制后的泥漿充填入特制的透水土工管袋中,利用管袋織物的過濾特性使水分迅速滲出,固體顆粒則被阻留并逐漸壓實、固化,最終形成含水率低于60%的固態泥餅。這一過程不僅實現了淤泥的大幅減容,更從根本上扭轉了傳統處置方式中的污染風險,使淤泥從“廢棄物”轉變為可用于護堤填筑的“資源”,真正達成了淤泥的無害化、穩定化和資源化目標。
作為在華北地區首次大規模成功應用該技術的單位,中交一航局五公司展現了卓越的項目組織能力和技術創新實力。面對戶外大型環境治理項目的復雜條件,項目團隊克服多項施工難點,從淤泥的前期調質、管袋的鋪設與充填,到脫水的實時監測及尾水收集處理,實現了全流程精細化管控,確保了技術應用的高效與環保達標。土工管袋技術本身具備操作簡便、適應性強、綜合成本低、環境友好等優勢,特別適合在大型清淤項目中推廣。中交一航局五公司的這一成功實踐,不僅為同類地區治理淤泥污染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也彰顯了企業在科技創新與應用轉化上的前瞻視野。
該工程的綜合效益正在不斷顯現。通過系統清淤和生態化治理,河道的行洪排澇能力得到實質性提升,顯著減輕了汛期沿岸城鎮和農田的防洪壓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同時,隨著淤泥的清除和水體流動性的恢復,河道的自凈能力得以增強,水質改善明顯,曾經淤塞臟亂的河道重新成為魚類、水生植物和鳥類棲息繁衍的空間,區域生物多樣性水平穩步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項目結合濱水空間改造,融入了生態景觀建設理念,昔日的河道邊坡變為牢固且綠色的護堤,進一步美化了城鄉環境,為居民營造出親水、休閑的生態廊道,帶動了周邊區域發展,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多贏。
中交一航局五公司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展現了企業在生態環保重大工程建設中的使命擔當。公司不僅以領先技術為抓手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淤泥處置困境,更以系統思維將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景觀提升融為一體,為華北地區乃至全國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樹立了標桿。該項目的成功也深刻說明,科技創新是解決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展望未來,中交一航局五公司將堅持綠色發展方向,進一步推動環保技術創新與工程實踐深度融合,積極參與重大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項目,不斷提升工程建設中的科技含量和生態品質,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持續貢獻“中交智慧”與“一航力量”。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