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薄紗般的霧氣縈繞田柳灣間,為深谷蒙上一層柔紗。就在這朦朧的畫卷中,田柳灣特大橋合龍了,建設者們站在橋上,揮舞旗幟,緊緊相擁,汗水浸染的臉上綻放著朝陽般的笑容?;赝鞒?,從川中紅層中的樁基定位到云端的順利牽手,從毫米級精度的智能施工到穿透式管理的安全防護,建設者們以智慧,在四川資陽安岳縣層巒疊嶂的深谷間,“智造”了這座鋼鐵巨龍。
中鐵五局成渝中線9標一分部承建的成渝中線高鐵田柳灣特大橋全長1644.6米,其中跨越深溝的主跨采用(48+3×80+48)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梁,其中21號墩高79米為全線最高,該橋梁是全線技術難度最大、安全風險最高的控制性工程之一。
深基穩磐:
復雜地形的奠基之戰
萬鈞之橋,起于墩基。大橋所處的安岳地貌,山嶺與河溝交錯,地質條件復雜。79米高墩的主墩樁基深入復雜巖層,樁徑大、孔深長,每一根都是與大地深處的硬仗。
2023年8月開工伊始,項目團隊采用新型旋挖鉆機,配備成熟的技術骨干,不斷優化鉆進參數,確保主墩樁基的垂直度與承載力。樁基檢測應用成孔質量檢測儀、超灌檢測儀等智能設備,精準探測成孔質量及灌注高度,確保樁基如定海神針般穩穩嵌入。
大體積承臺混凝土澆筑是則另一場硬仗。21號墩承臺順橋向寬12.9米,橫橋向長20.9米、高3.5米,設計混凝土方量近千立方米,難點在于物料連續以及大體積混凝土的降溫工作,稍有不慎便會降低整體結構穩定性。
項目團隊還通過科學制定專項施工方案,澆筑中加強物料組織與交通道路疏解,確保了施工連續性,并通過智能溫控系統實時監測內部溫度場變化,動態調整冷卻水循環速率,有效地防止了溫度裂縫產生,鑄就了堅實而美觀的“磐石之基”。
高墩擎天:
智能爬模的云端之舞
“這是我參加施工橋梁墩身二十多年以來,要求最嚴、標準最高的,不愧是首創CR450科技創新的集成展示工程”。墩高79米,相當于26層樓高,是名副其實的“成渝之巔”。其安全、高效、精準的施工是整個連續梁的基礎。
為解決高墩施工難題,2024年3月項目使用國內先進的智能液壓爬模技術進行施工,結合項目自研的數智管控平臺,既能實現一鍵爬升、退模、合模操作,也能實現可視化監管、遠程喊話,實時監測爬模工況,整個施工過程更加高效和安全,不僅混凝土成型質量好、安全程度高,較傳統翻模施工效率也可提升近1.5倍。
20、21號墩為矩形空心墩,墩身截面尺寸較大,爬模校正精度要求高,施工過程中針對變坡截面需要對模板進行改造。施工至第十節墩高時,需對液壓爬模模板系統進行改造,項目技術人員加班加點進行攻堅奮戰,反復對技術尺寸復核與檢驗,確保施工薄璧空心變坡高墩滿足設計要求,順利攻克了模板改造這個攔路虎。
在爬升過程中,運用高精度全站儀與傾角傳感器進行雙重監測。確保墩身垂直度和截面尺寸誤差嚴格控制在規范允許的極小范圍內。高墩“節節攀升”,線條挺拔,為上部連續梁施工提供了精準的“起跑線”。
懸臂成梁:
智能建造的精密交響
2024年底,連續鋼構梁的懸臂澆筑拉開序幕。全長337.4米的“鋼鐵長龍”需要在深谷兩端同步“生長”。這是對技術、管理與智能應用的綜合考驗。
項目采用了中鐵五局自主制造的智能造橋機。該設備集成了自動走行、精準定位、模板調整、狀態監控等模塊。操作人員在地面控制中心即可通過可視化界面實時掌握造橋機運行狀態、模板開合度、荷載變化等關鍵信息,調整精度達到毫米級,如同為龐然大物裝上了“智慧大腦”和“敏銳眼睛”。
依托智能造橋機的熟練使用和現場工序優化銜接,單節段標準施工周期從常規的12—15天大幅縮短至7—10天,效率提升超40%。這不僅縮短了高空作業風險期,更為整個連續梁的進度按下了“快進鍵”。
此外,項目部將智能建造體現在每一道工序上,推動傳統生產向智慧建造轉型升級:混凝土智能拌合與追蹤、智能振搗與溫控、智能張拉與壓漿,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完美,確保梁體線形流暢,累計偏差牢牢控制在5毫米以內,流暢的梁體線形在深谷上空漸次舒展。
毫米合龍:
巔峰之上的完美對接
連續梁合龍是施工的“收官之戰”,更是對前期所有精度控制的最終檢驗。
項目團隊提前利用測溫儀實時監測每天溫度變化,精準預測合龍口在溫度變化、日照影響下的變形趨勢,確定最佳合龍時機(低溫時段)和配重方案。
合龍前三天,高精度測溫儀便已布控,每2小時采集環境與結構數據。合龍段采用剛度大、變形小的勁性骨架鎖定,輔以精確配重?;炷翝仓r,嚴密監控兩側懸臂端標高變化,確保最終對接高程差控制在驚人的5毫米以內,完美滿足400公里時速高鐵軌道鋪設的嚴苛要求。在整個施工過程實施智能監控全覆蓋,高空作業平臺穩定可靠,應急預案完善,最終實現了“零事故、零質量缺陷”的合龍目標。
“田柳灣特大橋連續剛構梁的全流程智能建造實踐,是中鐵五局在復雜山區高鐵橋梁建設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成都公司副總經理兼項目經理羅崢鑫表示,其成功不僅為成渝中線高鐵建設掃清了關鍵障礙,更積累了寶貴的“高、精、難”橋梁施工經驗。
不久的將來,CR450動車組將如銀龍般掠過這座云端之橋,創造川渝大地的時空新速度。而田柳灣特大橋的鋼鐵脊梁,將以其貫穿始終的智能建造精度與工程韌性,推動著中國高鐵新發展,打造世界高鐵新標桿。(李國 李維康)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