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由泛華集團主辦、盈造網與育城匯承辦的2025產業生態發展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本次大會以“數字驅動、產業育城,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為主題,匯聚了地方政府領導、工程院院士、全國勘察設計大師、行業協會、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近四百人,共同探討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與新機遇。
開幕式:行業領袖共話數字化轉型
本次大會獲得了眾多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中國健康管理協會會長姚軍、中國市政工程協會會長盧英方、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申長江、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紅分別作大會致辭,呼吁構建產業生態命運共同體,通過跨行業協同合作,推動產業鏈智能化、綠色化與融合化發展,助力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與智慧城市建設。
泛華集團董事長楊天舉指出,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泛華集團通過打造“城市新質生產力創新平臺”與“盈造網”,以平臺賦能、產業賽道、生態協同為切入點,聚焦美麗健康、低空經濟、智能建造等產業賽道,構建跨領域、跨行業的產業生態系統,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通過整合資源,打破行業壁壘,實現生態鏈的共創、共生、共贏。他強調,未來產業生態將是互聯互通、共生共贏的,希望各方攜手共進,重塑產業發展新生態,為城市創造價值,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主旨報告:聚焦新興產業與科技創新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韓德民以《醫藥創新產業發展思考》為題,結合新疆國際醫療中心項目,提出“中心-基地-園區”發展模式,系統闡釋了醫療產業的頂層設計與實施路徑。
全國勘察設計大師、泛華集團大師工作室首席勘察設計大師李耀剛探討了如何通過科技創新、新型人才培育、資源整合和新型科技創新平臺,構建巖土工程勘察領域的新質生產力,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雷超兵副總裁指出,泛華集團立足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產業園區和國際合作等戰略需求,以產業育城中心為核心,以城市新質生產力創新平臺為支撐,促進“城經濟”與“市經濟”融合發展,催生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新業態和新模式,助力地方打造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新動能。下一步,將重點圍繞地方特色主導產業,導入數字經濟、科技創新、產業教育和金融創新等高端要素,整合產業生態,構建“1+N”發展模式,助力地方培育百億級產業集群和千億級產業生態。
城市推介:展示城市發展魅力
產業發展需要空間載體,城市發展需要產業內容和新的動能,大會特別設置城市推介環節,來自江蘇省南京市六合高新區、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煙臺市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等地方政府代表分別介紹每個城市獨特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重點介紹了新能源、智能制造、康養產業、海洋經濟等領域的創新發展。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侃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副區長顧甜甜
山東省煙臺市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徐麗萍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縣長孫燕飛
主題演講:數據驅動與產業數字化創新
主題演講環節,來自不同產業賽道的頭部企業和行業先鋒,分享了各自領域在數字化轉型與產業升級中的創新實踐。
北京花鄉花木集團董事長林巧玲介紹了花木集團與泛華集團深度合作“總部+基地”模式,打造“一品、一網、一平臺、一中心、多基地”數實融合的“花卉+”美麗健康產業發展新格局。
武漢東湖大數據創始人杜小軍強調數據要素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作用;系統介紹了產業鏈智能化、數據要素價值化和行業高質量數據集,推動數據要素驅動的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北京優品三悅科技總經理陳芝芳提出通過數字供應鏈平臺優化管理,提升產業競爭力。
北京一畝田新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劉志嘉介紹了 “12221” 模式在特色農產業發展中的應用。
百老匯董事長彭少成探討了醫養結合應對老齡化的機遇。
中興通訊王慶則分享了AI技術在韌性城市中的應用,提升城市安全水平。這些實踐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重要參考。
圓桌論壇:共筑產業生態命運共同體
大會還設置了圓桌論壇環節,中國鄉村振興50人論壇(CR50)成員、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巨強,中國農科院質標所首席科學家佘永新,北京建筑大學副校長李俊奇、山東省城市更新學會秘書長宋其勇、全國中醫藥文化大會副主席陰鉦濤、道地良品公司董事長張朝磊圍繞“產業生態命運共同體”展開深入探討,分享了金融、農業、建筑、城市更新、中醫藥等領域的前沿實踐,強調通過創新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
共生方程式,解構未來商業新生態。泛華集團將繼續以平臺賦能、生態協同為核心,攜手各界伙伴,開創產業生態新未來,為城市創造價值,為行業注入新動能。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