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名稱
宋莊藝術區·戶外美術館計劃2024——工作室雕塑大展
策展小組
朱尚熹、胡學富、鈔子藝、徐嘉敏、朱傳經、朱羿郎
布展規劃執筆
朱羿郎
布展實施
朱傳經
指導單位
中共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委員會
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
北京宋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
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雕塑協會
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陶瓷協會
支持單位
宋莊藝術區黨委
北京銘世經典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一辰清風文化傳媒公司
參展藝術家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
黃興國,李剛,胡學富,蔣佑勝,趙磊,龐渤,章華,龐少賢,張飆,竇付坤,孟德武,陳輝,馬軍,楊春,馮崇利,劉忠偉,羅承志,朱尚熹、朱傳經,邵旭,段維國,曹智勇,吳梁焰,鈔子藝,鈔子偉,蕭立,麗莎,喬遷,劉水洋,祁威峰,袁文彬,巴拉特(印度),麗金(印度),王振林,金志鵬,朱羿郎,李惠東,張瀝丹,柳青,王剛(40位藝術家)
展覽前言
“戶外美術館計劃”的學術意義從根本上講大概有兩個方面:一是藝術家作品直接進入戶外公共空間,凸顯了藝術家群體以自己作品參與了當代文明和社區文明的建設,公共空間成為了沒有圍墻的美術館的概念。這種模式最為直接的針對對象是那種同質化嚴重的、命題式的、雇傭式的所謂“城市雕塑”項目。那種融合了長官意志的命題創作,之于藝術家無非是掙錢的商業項目,往往由于言不由衷,甚至雕塑家們都不愿意在立起來的東西下署名。在新一輪的城市更新浪潮中,注重藝術家以自己的作品參與其中,以具有特色的差異化的藝術發聲,豐富高品質的城市文明,碾壓先前的那種商業性雕塑的同質化,我覺得這才是雕塑與公共藝術領域的新質發展的價值取向。二是關于雕塑與環境尺度的反思。在命題作文式的城雕年代,好像注重作品與環境的尺度貌似是一種不可撼動的,唯一的鐵律。然而,當我們見過美國紐約高線公園的公共藝術作品和比利時安特衛普露天雕塑博物館陳列的雕塑作品時就會發現,雕塑既可以有與戶外環境(包括建筑環境)發生關系的大尺度作品,雕塑同樣可以有與作為人的自身尺度發生關系的小作品。其實后者在人的行為中更具有當代公共性價值觀。我們常說的零距離和公共互動性才能真正得到體現。
本次“戶外美術館計劃”雕塑首展,豐富了宋莊公共空間的人性化趣味。當公眾在逛街腳步的行進中,閱讀和體驗各種與作品關聯的空間,或圍繞作品進行體驗式觀賞,或停留駐足片刻,或插肩而過而回眸……當人們生活在有藝術意味的日常中時,策展與實施小組的目的就達到了。
(文/朱尚熹,策展與實施負責人,2024年12月27日)
展出作品欣賞
《羲之教弟》/朱傳經/玻璃鋼/260×200×190cm/2024
《羲之教弟》(另外角度)
《羲之教弟》(另外角度)
《觀者不語》/朱傳經/玻璃鋼/300×250×190cm/2024
《我心向上》/朱傳經/不銹鋼/132×60×231cm/2024
運動·生動·感動:點評朱傳經雕塑藝術
朱傳經自由酷愛雕塑,青年時受到黃楊木雕的熏陶,并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堯輝先生的大力栽培,成為黃楊木雕的第八代傳人。對中國傳統藝術有著較高的修養,其木雕作品在工藝美術領域的各種展覽和比賽中嶄露頭角。2011年、2012年在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進修,認真學習了現當代雕塑。之后,將自己的藝術生涯切換成大型城市公共雕塑模式,在該領域干得風生水起,頗有成就。
縱觀朱傳經的雕塑藝術,可以用一個“動”字來概括,在雕塑上“動”意味著時間,意味著生機,意味著藝術上的“浪漫主義”,意味著“表現主義”。首先他的木雕,除了在傳統題材的人物造型上保持著生動鮮活之外,在創作中善于因材施藝,隨機應變,這是其一;其二,在形式的經營中注重氣韻生動。可以說,民族民間藝術的鮮活性給他的雕塑藝術留下了不可替換的基因。
當他步入戶外公共城市雕塑的領域中時,同樣顯露出注重“動”本質的藝術風格的一面。看了他的大型戶外作品,一股浪漫主義的氣息撲面而來。大型戶外公共雕塑,從建構技術上往往需要物理上的重力穩定,所以人類最早的雕塑被稱為沉默的藝術。然而藝術上表現“動”是藝術演進中的進步,雕塑也不例外。雕塑表現“動”與物理建構上的穩是一對矛盾,而有經驗的雕塑家在處理這一對動靜之矛盾的過程中就應該游刃有余,經驗豐富。朱傳經的戶外大型公共雕塑一般都具有標志性。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其作品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遠觀勢能一目了然,視覺動線單純而強烈,其物理建構又是穩固的。能夠體現這些特點的作品有建立在包頭市的《鴻雁》、湖州市的《太湖“網”事》、北京宋莊的《藝術之翼》和《藝術之源》等。《我心向上》是他去年完成的戶外新作,他將自己對“動”的興趣又切換到動感雕塑上了,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估計會有更多類似作品出現。
他參加本次宋莊藝術區戶外美術館計劃工作室雕塑大展的作品《羲之教子》《觀者不語》則是在另一方面體現了“動”。這兩件作品是以現實主義的塑造手法來表現傳統題材的,具有敘事性。它們的“動”體現在群像中人物關系的建構和故事情節動線的編排,以及具體塑造中的靈活性和生動性。關于敘事性具象雕塑中的“動”,《羅丹藝術論》中有過詳細和精彩的論述,顯然,朱傳經作品符合其中講到的道理。
(文/朱尚熹,著名雕塑家、宋莊雕塑協會會長、《雕塑》雜志主編)
代表作品
《一生常樂》/朱傳經/崖柏/33×13×43cm/2019
《飛天》/朱傳經/黃楊木 /32×32×68cm/2022
《天下太平》/朱傳經/黃楊木/33×15×53cm/2022
《福祿吉祥》/朱傳經/紅檀木/23×38×70cm/2023
《藝術之翼》/朱傳經/不銹鋼/650×370×900cm/2024
《融合一》/朱傳經/青銅鑄造/40×20×70cm/2013
《融合二》/朱傳經/青銅鑄造/40×30×40cm/2015
《玄奘法師》/朱傳經/青銅鑄造/40×40×150cm/2016
《太湖“網”事》/朱傳經/不銹鋼、鑄銅/高900cm/2016
《鴻雁》/朱傳經/不銹鋼/高2000cm/2016
《駝鼎》/朱傳經/青銅鑄造/36×36×30cm/2017
《深圳30年巨變》/朱傳經/鏡面不銹鋼/1500cm/2017
《榮譽勛章》/朱傳經/青銅鑄造/高810cm/2017
《呂端》/朱傳經/青銅鑄造/高1500cm/2018
《馬上封侯》/朱傳經/青銅鑄造/37×33×15cm/2020
《一鹿開花》/朱傳經/青銅鑄造/47×28×23cm/2021
《金龍獻瑞》/朱傳經/銅、24K金/9×9×25cm/2023
《藝術之源》/朱傳經/不銹鋼/380×280×600cm/2024
《藝術之翼》/朱傳經/不銹鋼/650×370×900cm/2024
(來源:宋莊雕塑協會)
藝術家簡介
朱傳經,男,1976年生,結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師從著名雕塑家盛楊先生。現為黃楊木雕第八代傳人、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高級環境藝術師、亞洲現代雕塑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委員會會員、中國宋莊雕塑協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新媒體記協(聯盟)藝術總監。曾獲得第五屆中國環境藝術優秀獎、包頭市規劃局城市建設榮譽獎、南京國際體育雕塑大賽入圍獎、亞洲現代雕塑展(臺灣)優秀獎、襄陽首屆民間技藝職業技能大賽二等獎、2024甲辰龍年——華夏福瑞生肖作品展優秀獎。
主要成果
代表作品有《馬頭》《一片云》《少女系列》《上海印象》《喜兒》《十二生肖系列》等。
2011年北京珠江帝景《群雕系列》
2012年北京語言大學南大門
2012年內蒙古包頭市科技大學《科學元素》
2013年內蒙古鄂爾多斯《成吉思汗》
2013年內蒙古包頭市包鋼稀土集團《展廳浮雕》
2013年亞洲現代雕塑家協會第23屆作品年展《少女系列》廣州
2014年亞洲現代雕塑家協會第24屆作品年展《融合》中國臺灣
2014年內蒙古包頭市中國煙草專賣局大堂《自然規律》
2014年內蒙古二連浩特市中國海關《中國海關》
2014年甘肅省瓜洲草圣故里玄奘西行博物館《玄奘大師》
2015年包頭市正翔國際文化廣場《月光》《少年與鹿》《生命之源》《青村旋律》《黎明》《少年馭馬》
2016年湖州太湖度假村《太湖“網”事》
2016年包頭市G6高速出口《鴻雁》
2017年包頭市財政局大廈廣場《呦呦鹿鳴》
2018年拉薩興業銀行浮雕《扎西德勒》
2018年泰康深圳羅浮山基建工程兵《榮譽勛章》《拓荒牛》等
2019年泰康杭州竹茶園《孔子和弟子》
2020年陜西省咸陽市《于右任雕像》
2021年浙江省嵊州市《馬寅初紀念館塑像》
2022年北京冬奧公園《奧運火炬》
2024年北京行政辦公區《藝術之翼》《藝術之源》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