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海霞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和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煤礦建設正面臨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的新挑戰與新機遇。為探索煤礦建設高質量發展之路,6月21日至22日,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煤炭建設協會指導,中煤礦建集團聯合遼寧大學共同舉辦的第二屆煤礦建設學術研討會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成功舉辦。
本次研討會以“智領深地 綠動未來”為主題,來自煤炭行業的協會領導、業內知名教授、專家學者和企業管理者齊聚一堂,共同把脈行業發展方向。會議還吸引了來自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煤炭建設協會,陸軍工程大學、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會、遼寧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神華新街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學等單位的200余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煤礦建設在“雙碳”目標下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礦建行業需下好創新先手棋
中煤礦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學軍首先為大會致辭。他指出,中煤礦建集團七十余年來始終致力于國家能源安全和服務煤炭基地建設,在超大超深立井井筒施工方面保持世界領先,凍結和鉆井技術持續領跑,鑄就了一批礦山建設的“大國重器”。未來,集團將錨定安全第一、效益為先、順勢而為、特色發展的發展戰略,堅持科技打頭陣,下好創新先手棋,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融合發展之路,攜手煤礦建設行業同仁,聚力推動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煤炭建設協會理事長張彥祿在致辭中指出,70多年來,礦山建設者攻克了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礦井建設難題,建成大批優質工程,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未來,要加強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技術研發,探索新能源與煤炭產業融合路徑,推動智能化建設。全行業要攜手共進,共同譜寫新時代煤炭建設的新篇章,為國家能源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孫守仁指出:“當前,全國智能化煤礦建設成果顯著,煤炭行業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闊步邁進。中煤礦建集團等企業通過構建綠色協同開發體系,將綠色理念貫穿于煤礦設計、建設和生產全過程,建成了一批符合生態環保、安全保障、智能高效等要求的大型特大型煤礦,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他呼吁全行業把握“大局”,以創新驅動為引擎,綠色發展為底色,共同譜寫行業未來發展藍圖。
共創礦建領域“中國方案”
“智領深地”代表著對深地技術創新的不懈追求,“綠動未來”彰顯著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與會專家圍繞煤礦建設領域的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展開了深入探討。
陸軍工程大學教授、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以“特大型盾構工程挑戰與對策新進展”為題,為與會人員深刻剖析了當前TBM技術領域面臨的核心難題與解決路徑,不僅是對TBM技術難題的深刻解讀,更是對工程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服務國家的生動激勵。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會黨委書記、理事長何滿潮做專題報告“礦壓轉化原理及其新工法”,他系統闡述了礦壓轉化原理與110/N00工法的創新體系,為深部資源安全開采提供了中國方案。
遼寧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潘一山作了題為“堅硬煤巖沖擊地壓與軟弱煤巖大變形統一理論”報告,他深耕煤礦動力災害防治領域39年,通過理論推導、試驗驗證及現場案例分析,首次揭示二者宏觀破壞差異巨大卻存在統一失穩機理與臨界判據,推導出普適性臨界應力公式。河南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曹運興在“復雜地質條件煤層氣高效開發關鍵技術及其應用”報告中深入剖析了我國煤層氣資源的獨特挑戰,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支持下,成功攻克了選區評價、復雜結構井鉆完井及增產改造等關鍵技術,實現了煤層氣高產穩產的重大突破。
一系列行業前沿理論、技術創新成果與裝備研發實踐,共同描繪出了一個綠色化、智能化的煤炭建設行業未來發展藍圖。
全產業鏈實踐賦能行業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能源安全高度重視,強調要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新時代新形勢下,煤礦建設行業的技術革新,對于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能源革命具有戰略性意義。作為行業發展的引領者,中煤礦建集團積極創建產業鏈鏈長企業,由中煤三建、中煤特鑿、合肥煤炭院3家礦建重點企業重組而成,集特殊鑿井和普通鑿井技術于一體,融礦山勘察、設計、施工、采礦、運營、修復治理全產業鏈條于一身,邁入打造國際領先的礦山建設投資跨國集團新征程。
大會上,圍繞礦山建設的勘察設計、建造、運營、運維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科技藍圖,中煤礦建集團匯報并展示了近年來的科技創新成果,比如深立井施工及裝備、硬巖巷道鉆裝錨一體機高效施工、煤礦深部開采設計、井巷工程敞開式TBM施工、特殊鑿井等技術突破與應用場景。
會后,通過近距離觀摩由中煤礦建集團建設的新街能源新街一井項目的綠色化、智能化建設成果,與會人員感受到了礦建技術革新帶來的效率躍升與安全提升。尤其是“超大斷面軟巖凍結立井液壓傘鉆深孔氣減振協同控制爆破技術”的運用,讓“技術賦能”礦山建設得以具象化。這項技術創新采用142臺大型冷凍機組組成超級凍結站,相當于3580臺家用空調同時制冷,在井下形成10米厚的堅固凍結壁,同步研發的6臂智能液壓傘鉆系統可以實施精準鉆探,最后通過氣動減振和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安全可控爆破。這項集凍結、鉆探、爆破于一體的智能化施工體系,不僅攻克了復雜地質施工難題,更標志著我國礦井建設技術持續保持國際領先水平,為智慧礦山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本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煤礦建設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了重要平臺,也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以中煤礦建為代表的行業領軍企業將圍繞深地開發智能化、安全高效綠色開采、礦山生態治理等關鍵領域,深化技術協作,加速成果轉化,共同推動煤礦建設行業邁向更加智能、綠色、高效的未來。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