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喝茶費”當心會坐牢,華潤置地移送一置業顧問至司法機關
11月24日晚間,一則華潤置地(01109.HK)《關于將東莞公司萬象府項目置業顧問朱某移送司法機關的通報》(下稱“《通報》”)在網上傳開。
該《通報》稱,華潤置地華南大區紀委在近日的線索處置過程中發現東莞公司萬象府項目置業顧問朱某收取“茶水費”涉嫌違法犯罪。經批準,華南大區紀委于11月12日將有關問題線索移送公安機關。
負責處理該案件的東莞市南城公安局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了此事,“目前案件還在調查中。”華潤置地也就此事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對于此類事件,公司堅持零容忍態度,嚴格嚴肅處理,并在系統內進行了公開通報,以示警戒。
類似“喝茶費”現象為政府主管部門及房企厭惡,在樓市炒作的氛圍濃烈的深圳、東莞、上海、杭州等多地均屢禁不止。"喝茶費“往往牽涉開發商、黑中介、各類掮客、小貸公司等等,處于信息弱勢地位的購房者往往是“喝茶費”的利益受損方。
對“喝茶費”Say No
2020年11月18日,廣東省東莞市公安局南城分局在大區紀委的協助下依法對朱某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據《通報》披露,涉案人士朱某出生于1995年,家住東莞市萬江區。2020年4月入職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福建有限公司,勞務派遣至華潤置地華南大區東莞公司萬象府項目工作。在擔任萬象府項目置業顧問期間,朱某先后多次收取客戶“茶水費”,涉案金額較大,目前,該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華潤置地回應第一財經稱,針對東莞萬象府項目個別置業顧問在銷售過程中存在的違規行為,公司發現后進行了嚴肅處理,并移交司法。對于此類事件,公司堅持零容忍態度,嚴格嚴肅處理,并在系統內進行了公開通報,以示警戒。
多位東莞市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涉事樓盤屬于東莞當地的網紅樓盤,位于東莞南城CBD。
此前的9月,就不斷有東莞市民反映,一些中介人員和社會人員,向客戶兜售華潤置地東莞萬象府項目的“房源指標”,擬收取10萬-30萬元不等的巨額茶水費。后經證實,華潤置地南城萬象府項目未與任何銷售代理公司中介進行合作,所謂的“喝茶費”、“內部留房”等均屬于不實言論。
更早前的9月,廣州市公安局也曾發布消息稱,廣州市黃埔區招商蛇口(001979.SZ)旗下樓盤7名房產銷售,利用對房源銷控的職務便利,通過謊稱能拿到特殊房源、額外申請到特別折扣等方式,向客戶索取額外“購房茶水費”,非法牟利達270多萬元。
所謂“喝茶費”,即購房人通過中間人,付一筆錢給開發商,以此來獲得想要房源的一筆費用。
有王姓房企人士介紹,“喝茶費”主要的資金流動涉及買房人(或投資客)、外場中介、駐場中介、開發商內部人員、掮客等多方人員。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多地均存在。整體來看,熱門樓盤、樓市供求結構失衡的城市屬于“喝茶費”的高發地帶。購房者“一房難求”的現象,容易被不法中介鉆空子。類似炒作房號、低買高賣賺差價、虛報房價吃回扣、虛假房源吸客源等手法,就屢見不鮮。
大多數的房企人士對此均持反對態度。一方面,這類事件通常由房產中介人員或房企內部人員操作,牽涉購房者利益,一旦被查處,容易影響公司品牌形象和市場口碑;另一方面,這也從側面暴露出房企存管理紕漏,容易滋生房企腐敗等深層次管理問題,侵蝕企業核心競爭力。
“公司也將持續高標準嚴格要求,嚴查違紀違法特別是損害企業利益形象滿足個人私欲的行為,一經發現、絕不姑息。”華潤置地續稱。
嚴打與調控
據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中介描述,收取“茶水費”一般流程為:購房者先付一定金額定金,簽定金協議,代理人員幫忙搞定購房資格,開盤后購房者即可和開發商簽定購房合同,簽完之后,購房者再支付剩余“茶水費”。如果由于開發商或者代理人員的原因,購房者未能買到選好的房子,定金退還給購房者。
但更多時候,中介許諾的“若選房不成功,此筆茶水費可退還”、“付茶水費可提前選房”等屬于虛假消息。
“購房者面臨很大風險,黑中介會跑路了之。而且所謂的提前選房是利用消費者的信息弱勢地位,忽悠消費者的謊話。不少央企的標桿項目或者存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的套利樓盤,也是政府監管的重點,很難鉆到提前選房的套利空子。”東莞市住建局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以今日公示選房順序名單的深圳年度網紅盤華潤城潤璽一期為例,它在深圳前海公證處進行選房順序號公證搖號,流程透明,屬于政府重點監管的新盤項目。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喝茶費”主要中間人一般有兩到三個,即購房者與中介聯系后,“喝茶費”通過外場中介轉給駐場中介,再轉至開發商內部負責人手里;但一些小型開發商也有可能只有一個,錢直接由中介轉給開發商。
“喝茶費”現象屢禁不止,究其根源還是利益驅動。以深圳為例,卷入“喝茶費”的海納公館、潤恒都市名薈等,均是因為受到新房限價政策影響,導致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即便繳納數十萬元“喝茶費”,購房者仍有利可圖。
一位受益于“喝茶費”買到深圳一網紅新盤的劉姓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當時找房企內部銷售人員交了25萬‘喝茶費’拿到比較好的135平米的房源,馬上賺到一平米5萬元的差價,輕松覆蓋‘喝茶費’。”
在劉姓人士看來,只要房子本身價值和市場價值的價差能超過“喝茶費”,就存在套利空間,購房者和關系人就會默認“喝茶費”利益機制的存在。“購房者與‘關系人’沒談妥,才會突然被爆料。”
相較之下,政府對于“喝茶費”的態度與一些頭部房企的態度類似,都是堅決禁止。
今年上半年,深圳樓市火爆之際,“喝茶費”高發的深圳寶安區住房和建設局就下發通知,聯合市場監管、公安、稅務等相關部門對房企和中介收取“茶水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為進行調查,一旦發現將暫停涉案樓盤全部房源網簽權限。
在深圳“民心橋”節目中,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張學凡也就深圳樓市的系列熱點問題做了回應。他開門見山道:“一個樓盤分三次銷售,給老百姓釋放每次秒光的信號,我們對這種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
此次被曝光的涉事樓盤所在地的東莞市住建局,也在今年9月發布了《關于防范兜售新建商品住房房源指標行為的提示》(下稱《提示》),提醒廣大市民和購房者不要被提供“獲取選房指標”、“鎖定房號”、“優先選房”等收費服務忽悠。
更早前的上海、南京、武漢等城市均出臺過類似政策,規范和整頓商品住房市場的銷售秩序。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面對熱點城市的供需矛盾,地方政府應做好市場管理,維護購房者權益。法律及政府監管人士也提醒購房者,“不要上了中介的當”。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