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襄陽漢江畔,漢十鐵路漢江特大橋工地,工人們每天都會看到一個面帶微笑,不停忙碌的人,大家都親切地喊他老周機長,他就是中鐵大橋局一公司機械管理部作業隊駐漢十鐵路八標項目部70T履帶起重機機長周衛超。
作為一名老吊車司機,每天班前對吊機的日常檢查已是習慣,檢查機油、水、鋼絲繩、起重機安全防護裝置……,為保證安全,每個細節都不放過,日復一日,老周說:既然選定起重司機這個工作,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多年來,老周參與了銀川濱河黃河大橋、紹興曹娥江大橋、鄭焦鐵路黃河大橋等十幾座大型橋梁的一線施工,以嫻熟的操作技術,過硬的心理素質,扎根一線,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也因為工作突出,得到了多個項目部的充分肯定和職工的一致好評。
在施工作業中,憑著自己豐富的吊裝經驗,常常在現場與施工人員溝通協調,對一些有難度的起吊方案提出合理建議。有一次主橋下幾十噸的導梁需要移位幾十米,現場沒有大型吊機,怎么辦?老周建議施工人員使用滑移法,只用40分鐘就安全將導梁移到指定位置,既為施工節省了時間,也節約了租賃大型吊機的費用,受到了項目領導的贊揚。
關鍵之處顯身手。今年7月中旬,漢江迎來主汛期,幾天大雨,使水位一夜之間急劇上漲,情況非常緊急,接到搶險通知后,疲倦的老周立即從床上跳下來,打起精神,最先把吊車開到工地搶險,這時現場施工便道已經積水,老周什么也沒想,淌著水迅速開始吊運,上百噸物資被轉移到高處安全地帶,搶險完成時已經是天已大亮了。對于一個老橋工,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戰斗,在項目部被大家稱為是能啃硬骨頭的老周機長。
為掌握過硬的操作技術,文化程度并不高的老周購買了起重司機專業書籍,在業余時間給自己和他的團隊“充電”,并不斷在實踐中摸索,鍛煉和積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努力在集團公司技能大賽中,老周帶的幾個外協工司機在工程起重機械操作比賽中表現突出、成績優異轉為了正式職工。
日前,老周再次被委以重任,調往公司新開工的重點工程---吉林工地擔任設備機長。他深知要去的地方離家遙遠,且當地氣候惡劣,還是愉快地接收任務,跟隨著80T履帶吊機趕去。
把“公司設備當成自己的設備,把公司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老周就像一顆螺絲釘,雖然平凡,但釘在哪里就在哪里發揮作用。
(中鐵大橋局一公司機械管理事業部 樊允華)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