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向力 通訊員 朱培倫) 2020年,注定載入史冊。這一年,脫貧攻堅即將收官,決戰決勝迫在眉睫,小康建設邁出關鍵步伐;也是這一年,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危中破局,險中求勝,在困境中尋求出路,在不平凡中創造奇跡。在住建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住建系統圍繞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扎實開展“我為住建添光彩”活動為抓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脈搏,緊緊扭住“六保”“六穩”工作重心,把精神文明創建作為提高隊伍素質、促進事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加強工作督查落實,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呈現高質量發展良好態勢。
事干勝于空談,數字最有說服力。臨近年終,記者從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年度工作盤點中,看到一組關鍵性數字,最能展現2020年河南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的顯著成就。
數字里看抗疫。關鍵詞:逆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立即組織分析疫情對城市管理工作的影響,研究制定環衛保潔、公園游園、城市供水、污水處理、供氣、供熱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印發《關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全省城市公用事業安全穩定運行的通知》,指導全省城市管理系統做好疫情防控應對工作。那些日子里,城市管理處處長王廣軍幾乎沒有睡過囫圇覺,工作由常態轉為“戰時”,儼然一個“三軍總指揮”,統籌各個部門全方位全天候“聯合作戰”。環衛行業充分發揮在疫情防控中的特殊作用,動員和組織全省16萬環衛工人全員堅持奮戰在抗疫一線,肩負起道路清掃保潔消毒、生活垃圾清運處理,以及垃圾箱、公廁、垃圾轉運站、垃圾填埋場等環衛設施安全運行的重要任務,疫情集中暴發期,全省日均收集清運并安全處理口罩約50噸,為全省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重要貢獻。為確保城市公用事業安全穩定運行,對全省供水、供氣和供熱行業實行日調度、事故零報告,要求各地保障水氣熱無條件不間斷供應,并優化繳費模式,杜絕出現因欠費中斷供應的情況。針對“糞口傳播”風險及疫情對污水處理的影響,及時組織編制印發了《河南省城鎮污水處理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要求全省污水處理廠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確保出水糞大腸菌群數等指標達到國家要求,對剩余的污泥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防止病毒擴散。整個疫情嚴重時期,全省280余家供水廠、220余家污水處理廠均正常運行,159家管道天然氣經營企業有序經營,有集中供熱的67個市、縣供熱穩定有序。由于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表現,鄭州市城管局、省住建廳城市管理處等10個單位(處室)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彰為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省住建廳城市管理處黨支部被河南省委直屬機關工委表彰為“省直機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基層黨組織”。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全省投入1.5萬建筑工人,新建改造32個專門醫院和臨時隔離場所,有力保障了應急之需。房地產市場監管處副處長吳小紅介紹,全省物業服務企業落實各地防控應急預案,46個市(縣)下發加強物業管理疫情防控工作通知,8000余家物業服務企業40余萬物業人時刻堅守、逆行戰“疫”,配合社區開展園區消殺、車輛管控、體溫檢測、隔離人員服務等疫情防控,為居民穩定生活、企業復工復產創造良好環境。
數字里看住房。關鍵詞:因城施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達向記者介紹了年度住房保障領域的重點工作,2020年,全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強監測預警,督促指導城市落實主體責任。省住建廳會同6部門及時出臺《關于應對疫情影響防范和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的若干意見》,全省房地產市場開發投資平穩增長,商品房銷售持續回暖,銷售價格保持平穩。省住建廳房地產市場監管處二級調研員孟慶才列舉了一組數字,今年1-10 月,全省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6112億元、同比增長4%,全省商品房銷售1017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列中部第一,商品房銷售額6734.9億元、同比增長1%,實現由負轉正,列全國第六、中部第一。持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住房保障處二級調研員肖永京列舉了一組數字:截至11月底,全省棚改開工安置房15.81萬套、完成年度目標123%,基本建成24.03萬套、完成目標141%,新開工公租房4623套、完成目標100%,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資1098億元,居中部第一。
同時,住房公積金支持住房消費力度加大。1-10月,全省繳存住房公積金718.72億元、同比增長9.74%,提取460.68億元、同比增長18.53%,發放個人住房貸款440.32億元、同比增長33.62%,全省11.07萬戶職工家庭通過公積金貸款解決了住房問題。
數字里看民生。關鍵詞:脫貧攻堅。民生無小事。今年來,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時刻關注民生實事,切實把解決好群眾關注的煩心事、鬧心事,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自覺行動。積極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配合省信訪聯席辦推進問題樓盤處置化解,523個臺賬項目共化解245個。村鎮建設處二級主任科員王紀偉今年特別忙,幾乎每天奔波在一個個貧困村落,據他介紹,近年來,全省大力推進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共完成改造2.27萬戶,超額完成國家下達1.95萬戶的目標任務,實現全省存量危房清零。158.1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完成核驗。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新懷在接受媒體集中采訪時,詳細介紹了今年河南農村危房改造提前全部清零和加大房屋建筑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的做法,今年來,通過扎實開展房屋建筑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全省累計排查各類建筑72541個,發現一般隱患1981個、重大隱患449,加固房屋327個,停用房屋318個,拆除239個,組織人員撤離415個。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振興。廳黨組成員張秀梅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共配備保潔員26.54萬名、管理人員1.7萬名,大部分縣(市、區)還推行了城鄉一體的保潔機制,建設配備垃圾密閉式轉運站或中轉設施3280個(處),運輸車6881輛,小型收集車輛14.66萬輛,垃圾收集桶(箱)381.64萬個,建立健全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在121個涉農縣市基本建成“掃干凈、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基礎上,持續鞏固治理成果,覆蓋90%以上村莊,1341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全部整治完成。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濟源、新密、蘭考、汝州、禹州5個縣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市,目前,5個示范縣市實現垃圾分類覆蓋所有鄉鎮、村莊。2020年,永城、光山又列入國家第二批示范試點。同時,全省啟動了18個省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試點,并按照省級示范方案要求穩步推進。在此基礎上,制定實施《河南省傳統村落保護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加強農村住房建設管理,組織編制農村住房設計圖集,完成2.38萬戶農房抗震改造。
數字里看城建。關鍵詞:百城建設提質。城市建設處處長孫聰會介紹,今年來,河南抓住國家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等政策機遇,統籌疫情防控和項目建設。1-10月份,全省共實施百城建設提質項目7600多個,完成投資5054億元。制定實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劃定第二批歷史文化街區10條,確定歷史建筑1633處。積極推進重要節點、重點地區城市設計,研究制定城市與建筑風貌管控實施意見,加強城市與建筑風貌塑造。大力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鶴壁、駐馬店、濟源3個城市申報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47個市(縣、鎮)申報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縣城、鎮)。大力推進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17個地級缺水型城市全部創建成省級節水型城市,4個縣級市創建成省級節水型城市,9個城市創建成國家節水型城市。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工程分類、企業分級、工序豁免等差別化揚塵管控措施,所有市縣主次干道機械化清掃率基本達到100%。省轄市建成區144處黑臭水體基本完成整治。縣級及以上城市運營的污水處理廠230座、日處理能力1202萬噸,年處理污水量37億立方米,年COD削減量88萬噸。全省15.4萬戶餐飲服務單位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設備、達標排放率達98%。承接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初步建立消防審驗制度,全面開展包括房屋和市政工程及其他29類建設工程消防審驗,保障消防安全工作的連續性。
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今年全省爭取國家補助資金96.2億元,截至11月中旬,列入2019年中央補助的3402個老舊小區、約50萬戶全部完成改造;列入2020年中央補助的5480個老舊小區、約66.6萬戶全部開工,其中1476個小區已完成改造。預計全年可完成老舊小區改造70萬戶,遠超省民生實事確定的不少于50萬戶的目標。
數字里看城管。關鍵詞:精細化。聚焦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加大文明城市創建力度。城市管理處副處長高楊介紹,2020年,全省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衛生水平。大力實施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作業,每天完成超過4億平方米作業量,依據道路級別每天實施灑水作業1至3次;持續開展城市清潔行動,每周組織1次城市大掃除,全年累計出動600多萬人次,清理積存垃圾40余萬噸、小廣告70余萬處。統籌推進垃圾治理,大力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國家試點鄭州市完成分類試點247萬戶,覆蓋率達9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3%;新建6座焚燒處理設施,新增焚燒處理能力6500噸/日,全省處理能力達到2.75萬噸/日;所有市縣初步建立餐廚廢棄物收運管理體系,鄭州、焦作等地建成9座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處理能力達1155噸/日;規范全省建筑垃圾清運市場,聯合開展針對建筑垃圾清運車輛執法檢查6000余次,查處違法違規車輛7600余輛;持續提升建筑垃圾處置水平,目前全省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能力超過6500萬噸,省轄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70%,走在全國前列。不斷提升城市生活污水處置能力,頒布實施《河南省城市供水管理辦法》,全省縣級及以上城市運營的污水處理廠共230座,建成規模1202萬噸/日,年處理污水量37.22億立方米,COD年削減量88.20萬噸,設市城市和縣城污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97.7%、96.4%。全省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大力推進各市、縣數字城管平臺建設運行和智慧城管提升工作,17個省轄市、濟源示范區、105個縣(市)全部建成數字城管平臺,實現了市、縣全覆蓋,納入平臺管理的城市公用設施、交通設施、市容環境設施、園林綠化設施部件超過1200萬個,走在全國前列。數字城管平臺通過信息員主動采集、12319熱線電話等多種渠道發現城市問題、立案派遣、處理結案、考核評價,城市管理問題得到迅速有效解決,結案率達到了96%,群眾滿意率達到99%,促進了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動《河南省物業管理條例》實施,健全物業管理“1+N”監管制度,創新培育業主主導型物業管理新模式。截止2020年10月底,2020年新成立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413家,較2018年增長78%,較2019年增長86%。
執法監督處二級調研員孫培永長期在一線工作,對執法監督工作面臨的復雜性、困難性感觸頗深,今年來,省廳提出要在全省城管執法隊伍深入開展“強基礎 轉作風 樹形象 打造人民滿意城管”專項行動,持續推行“721”工作法,開展“城管六進”等便民服務活動。年初以來,全省各級城管執法部門開展黨建教育培訓3000余次,7萬余人次參加。各級城管執法部門累計組織學習培訓1000余次,參加6萬余人次,達到培訓對象全覆蓋。對全省20名首屆“最美城管人”進行通報表彰。疫情防控期間,全省城管執法部門3萬余人參加疫情防控,涌現出鄭州市、信陽市城管局等先進單位,用生命書寫忠誠的城管執法中隊長段繼強等先進個人,全省城市管理執法系統33個單位、181名個人受到各級表彰。
數字里看發展。關鍵詞:建筑業轉型。近年來,河南建筑業曾涌現出“十萬大軍出太行”的“林州模式”和固始、長垣等眾多典型代表,但建筑業大而不強、多而不精的問題比較突出。2020年,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聚焦“第一方陣”和“建筑業強省”這一目標,傾力打造建筑業的“航空母艦”,見證了建筑業一路突圍的建筑市場建管處四級主任科員胡開建談及2020年的年度報表,目光中流露著自信,他介紹,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建筑業總產值8305.06億元、同比增長3.8%,總量位居全國第九、中部第二,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4個百分點。今年,他們積極響應“六保六穩”號召,精準施策保企業,順延建筑企業資質資格,大力推行工程擔保制度;想方設法保就業,引導企業就近就地使用本地農民工,開展建筑業工人技能提升行動;全力以赴促發展,召開全省建筑業轉型發展現場會,出臺支持建筑業轉型發展的十條意見。聯合8部門印發《加快落實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支持政策的通知》,落實“交通運輸保障、管控天氣不停工”等支持政策,將裝配式建筑相關要求納入供地方案,落實到土地使用合同中,加快項目落實落地,預計到年底新增裝配式建筑1000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占比約20%。聯合9部門印發《河南省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引導新建、改(擴)建建筑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設和運營,推動綠色建筑向既有建筑和農村建筑延伸,鼓勵沿黃城市規劃區新建建筑率先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全省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過55%。
數字里看改革。關鍵詞:“放管服”改革。改革是動力,改革是出路。今年來,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加大工程建設領域改革力度,努力探索符合河南實際的“放管服”改革思路和舉措。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鞏魁生親自牽頭主抓工改試點,強力推進“放管服”改革,經驗做法受到住建部肯定。2020年,住建領域審批事項11個主項、115個子項全部實現“一網通辦”,其中75項實現“零跑腿”、32項實現“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高頻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加快住房公積金網上辦理,全省住房公積金業務線上辦結率達74%,接入“豫事辦”服務事項485項、占全省服務事項的50%。供水、供氣、供暖報裝時限壓縮至5、6、8個工作日以內。強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建成并逐步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審批時限全部壓減至100個工作日以內。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