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走進豐縣范樓鎮齊閣村,這里白墻黛瓦,炊煙裊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畫里鄉村,夢里老家”。
該鎮齊閣村黨支部書記汪允峰介紹說:“村里堅持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并嚴格按照規劃設計、施工,既保留了村落的傳統特色,又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2018年下半年,范樓鎮齊閣村搶抓農房改善機遇,開工建設新型社區。截至2019年底,項目工程全部竣工交房,共改善農戶298戶,安置區安置農戶218戶,新增農用地150畝。新型社區外觀美麗大方,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水、電、網,“黑化”提升的道路,還有公共廁所、休閑廣場、百姓舞臺等一應俱全。
該村村民孫啟民說:“2020年,我們裝修好了新房,搬了新家,大伙兒都高興著呢!房子漂亮實用,外出就業還方便。”
推進農房改善工作,不僅要讓廣大群眾搬得出、住得好,還要能致富。汪允峰說:“我們村家家種牛蒡,村里有幾個加工廠,新型社區附近又建了個牛蒡產業園,村民就業不成問題,收入會越來越好。”
范樓鎮政府在齊閣社區利用拆遷結余出的土地建起了一處大型的牛蒡產業園,依托便利的交通條件和歷史悠久的生態種植條件,將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牛蒡標準化生產基地和深加工生產基地,將會吸納更多勞動力,成為豐縣農業重要出口創匯基地。
豐縣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的實施意見》《豐縣農村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管理辦法(試行)》《豐縣農村住宅搬遷選房實施辦法(試行)》等政策文件,在充分考慮全縣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現實情況下,進一步統籌資源,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積極推動,穩步實施,將農房改善與產業配套有序引導。
在全面摸清農村房屋整體情況,準確掌握進城、入鎮、留村農戶的規模總量、分布狀況、收入情況基礎上,豐縣科學編制了《豐縣鎮村布局規劃》,形成了“1+12+十百千”(1個城區,12個鎮區,19個特色保護類村莊、120個集聚提升類村莊、1101個一般村)的城鎮村布局體系。
按照“依法自愿、合理補償”的原則,豐縣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由農民自主選擇居住去向、安置方式、建設方式、房屋戶型等,對自愿選擇進城入鎮落戶的農民,采取貨幣化補償等方式,并與常住人口市民化進程相結合;對自愿留鄉的農民,采取置換、流轉等方式處置農民原宅基地,引導推進留鄉農民實現住房條件改善。在推進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的過程中,全面接受村民和社會的監督,依法操作、規范流程、公開政策。
村民們表示,這樣的農房改善深受贊同,既留住了鄉音,又記住了鄉愁,保留了村落的傳統特色,村民們很是喜歡。(徐州市豐縣住房城鄉建設局 包化雷)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