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邵陽市邵陽縣蔡橋鄉南林村的四年幫扶工作中,我經歷過不少難忘的事。
住房是每一位村民生活的寄托,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一項,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分內之事。作為駐村工作隊隊長,必須把這件事干好干漂亮。
村里有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主肖楚華1967年生人,全家五口人住在屋頂滲雨、四面透風的D級危房里。2003年,兒子肖石林被查出患有尿毒癥,為治病已花費上百萬元。2012年,肖石林接受了其母捐助的腎臟,但產生排異反應,每周必須到醫院透析。為了兒子治病,肖楚華債臺高筑,2014年戴上了貧困戶的“帽子”。
肖楚華想改造房子。但是按照政策,他必須先行墊付,待竣工驗收合格后,再由財政予以補助。2019年3月,肖楚華申請了危房改造項目并獲得批準。此后,駐村工作隊隔三岔五就會到施工現場,督進度看質量。可就在房子即將封頂時,我發現項目悄悄停工了。
原來,肖楚華的資金出現了問題,四處舉債已求借無門。得知這個情況后,我決定要幫一把,否則他的住房夢或許就會“泡湯”。我問肖楚華:“還要多少錢?”他回答:“大概6000元吧。”
沒來得及猶豫,轉天,我從銀行取出了10000元,交到肖楚華的手中。他的眼角頓時濕潤了。新房落成后,肖楚華給村里送來一面錦旗,上書兩行燙金大字“危難時刻見真情,感謝偉大共產黨”。
村里還有一位很特別的五保戶肖每林,今年剛滿70周歲。說肖每林特別,是因其性格倔強。
肖每林住在一間58平方米的危舊土磚房里。為防止倒塌,他在開裂的墻上撐滿了參差不齊的木樁。村里多次動員他翻新房屋,但一直沒有做通肖每林的工作。2020年3月2日,我帶著種種疑惑,走進了肖每林的家,和他同坐在一條長凳上促膝談心,與他拉家常、講政策,提出三個解決辦法:一是讓他住進鄉敬老院;二是村里出錢租房給他居住;三是將村里一套閑置房借給他居住。對此,他一一回絕。
過了幾天,我又一次來到肖每林家。在耐心的勸說下,他終于同意在原址改建,先搬到老村部暫住。大家立即打掃老村部,接通水電,購置鍋碗瓢盆、桌椅床鋪等生活用品。一切準備妥當后,大家請他搬家,沒想到肖每林變卦了:“不去!”
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干部輪番上場,反反復復做工作,不少人勸我知難而退,但我堅持住了。脫貧攻堅,不能丟下一人!村民住在搖搖欲墜的危房里,我們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干部如何安心?
解困還應問計于民。5月6日,一場主旨鮮明的民情懇談會開始了,議題直奔解決肖每林的住房問題,其親友和村民代表共計30多人參加。介紹完肖每林的有關情況后,大家紛紛發言,并最終達成一致:先送他到醫院調理身體,同時幫他改造房子。肖每林三位表兄弟當場同意,并向村委會出具了委托書。
第二天,經過肖每林本人同意,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研究,制訂出周全詳細的工作方案,從聯系醫院、房子拆建到后勤保障,方方面面情況都考慮到,每一件事都有章可循、有人負責,甚至肖每林喂養的8只雞都安排了專人看管。一切按照方案有條不紊地推進:將肖每林送進醫院,在其親友、鄰居和黨員代表見證下,拆除危房,安排施工隊進場……
兩個月后,一座功能齊全、面積45平方米的兩室兩廳新房拔地而起。我們對新房進行了簡單裝修,購置了新的家具和生活用品,達到了“拎包入住”的條件。
8月18日,天氣晴好。肖每林出院了,村干部開車去接。他一下車,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座“從天而降”的新房,生活用品一應俱全,擺放得井然有序。肖每林怔住了,眼角開始濕潤,慢慢泣不成聲:“我真的想不到,干部們對我這么好,不僅給我免費治病,還幫我蓋了這么好的房子!”
肖每林滿意地住進新居,我們心頭的一塊石頭也終于落了地。
三年來,南林村共完成易地搬遷6戶22人、新建或維修45戶168人,真正實現了“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