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小板凳、坐在廣場上、面前是大幕布……提起農村電影公益放映,你的印象是不是還停留在這里?只是,進入寒冬,在室外看露天電影已經吃不消,怎么辦?遇上下雨大風,露天電影不適合放映,怎么辦?隨著我市農村電影公益放映轉型升級的推進,一座座鄉鎮影院拔地而起,將精準解決這些問題。
每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7500場,年觀影超75萬人次
2017年以來,南京市連續三年電影票房收入位居全國城市票房排行榜前十名。這個數據,顯示的是城市居民對電影的熱愛。在廣袤的農村和鄉鎮,同樣擁有大量影迷。數據顯示,南京每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7500場,年觀影超過75萬人次。
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覆蓋全市每一個行政村,將一大批優秀的故事片、科教片等文化大餐送到了農民身邊。溧水邰村外出打工人員較多,每當放映隊到來,留村里的人,幾乎都到場看電影,露天廣場上一片歡聲笑語。村里的孩子更是歡天喜地:“除了過年,我們最喜歡放電影的日子了,村子里就像過節一樣熱鬧。”而且,片單也更新得很迅速,很多院線大片才下線沒多久,就在農村放映。
只是,露天電影雖好,“短板”也很明顯。天氣狀況直接決定了鄉村居民能否暢享文化大餐。今年遇上“超長待機”的黃梅天,就連續好幾天不適合放映。冬天來了,氣溫驟降,露天放映也不再進行。而且,坐在廣場上看電影,和坐在硬件設施完善的影院里看電影,獲得的觀影體驗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家門口舒舒服服看電影,明年全市將建成32座鄉鎮影院
農村電影公益放映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南京將鄉鎮影院建設納入《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的實施意見》,棲霞、江寧、浦口、六合、溧水、高淳6個區目前有32個街道(鄉鎮)未建有影院,按照要求在2020—2021年兩年內,分步驟建成,實現6個區街道(鄉鎮)影院建設全覆蓋,改變農村流動露天放映現象。
浦口區橋林街道村民王娟,最近常去家附近的林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逛一逛,這里的小劇場,改造成了鄉鎮影院,近期就將對外開放。“天這么冷,坐在暖和又舒服的座位上看電影,一定美滋滋。”
浦口區橋林街道和湯泉街道的兩座鄉鎮影院,預計近期就將開放。浦口區委宣傳部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根據省、市委宣傳部《關于下達2020年鄉鎮影院建設計劃的通知》要求,浦口區經過前期多次實地調研,聽取各個街道的意見,并和市文投集團對于影院的選址和運營模式、技術設備上進行多次探討研究,由街道投資,最終確定兩座鄉鎮影院的建設。“浦口區的鄉鎮影院建設考慮到街道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采用純公益性質的點播影院,積極利用已有的硬件設備,提升軟件設備,盡可能減少投資成本。”比如橋林街道的鄉鎮影院選址于林山雅苑集中安置小區內,利用林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劇場作為影院,增加點播影院服務器等相應設備就可開業。
江寧區湖熟街道選址在街道文體中心、棲霞街道選址在街道社區文化中心的電教室……南京鄉鎮影院建設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將鄉鎮影院建設與鄉村振興規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等結合起來,引導鄉鎮影院與“兩中心一平臺”協同共建、融合發展,不斷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水平,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待。
縮小城鄉觀影差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幸福感
一般來講,農村電影公益放映片庫里,是看不到檔期片的。如果想看時下最熱門的大片,不少鄉村居民得往城里跑。新建設的一些鄉鎮影院,除了公益放映功能,也與院線合作,滿足更多人的觀影需求。“這些鄉鎮影院和城里的影院是一樣的,升級觀影條件、觀影設備,結合公益放映,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增強人們的幸福感。”幸福藍海院線相關負責人說。
家住溧水區白馬鎮的村民蔡翠,家旁邊就是工地——正在建設中的白馬文化藝術中心,三樓四樓將是影院,和幸福藍海院線合作。“特別期待,家門口就有和城里一樣的影院,看電影更方便了。”而且這家影院,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文化綜合體里,除了影院還將打造閱讀空間等場所,讓鄉鎮居民享受更豐盛的文化大餐。高淳區陽江鎮電影院選址位于集鎮上的農貿市場三樓,目前主體建設已經完成,正式開放后,又能逛街又能看電影,滿足多元化需求。
優質的片源、舒適的環境、惠民的票價、貼心的服務……鄉鎮影院是推進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載體。隨著農村電影公益放映轉型升級的推進,鄉鎮影院拔地而起,將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南報融媒體記者 邢虹 翟羽 實習生 張瑜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