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古建筑火災”,可以看到古建筑火災時有發生,2014年11月14日,始建于北齊天保末年的山西太原伏龍寺突遇大火,寺院后方的大雄寶殿全部被燒毀;2015年1月3日,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間、距今600余年的云南大理巍山古城樓起火,雄偉的古樓建筑在火災中被毀……
針對目前古建筑防火存在的問題、如何進一步做好防火工作等話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萬杰表示,總體來看,目前古建筑消防設施設備缺失、用火用電不規范等問題依舊較為突出,同時古建筑的防火設計缺乏相應的規范標準。“接下來,除了要做好基礎研究并加快制定相關規范標準外,還應對歷史文化街區做好有效的防火分割,在古建筑周圍配備齊全合適的消防設施設備。”
Q:您研究建筑防火問題已有多年,在您看來,古建筑防火工作目前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A:主要突出的問題是缺乏相應的防火設計標準。古建筑包含文物建筑和歷史建筑,文物建筑保護要求更高,而部分歷史建筑可能幾十年后也會升格為文物建筑。其中,文物建筑的防火設計方案可依據國家文物局2015年出臺的《文物建筑防火設計導則(試行)》進行,正常情況下導則的有效期是三年,2018年該導則理應升級為《文物建筑防火設計標準》,但由于某些原因使得目前為止還暫未升級。
對于建成幾十年或上百年的歷史建筑或一般性既有建筑,相應防火設計標準的缺失更為嚴重,防火設計問題也更難解決。很多歷史建筑在修建時沒有防火措施,有的防火措施也僅符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相應標準。1974年,我國才真正以規范的形式頒布了《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歷史建筑和既有建筑的防火設計應該執行規劃設計時的規范標準還是現行規范標準,讓一線工作人員在設計或審查時無所適從。由于國家標準在標準的立項、制定等各方面設置了較為復雜的審批程序,而團體標準的制定程序則相對簡單。因此,希望相關協會盡快以團體標準形式編制一些歷史建筑和既有建筑的防火設計標準和改造標準,讓一線工作人員在執行過程中能夠有據可依。
Q:古建筑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保護中針對具體的防火設計和施工要注意什么?
A:很多古建筑都是磚木結構或純木結構,建筑本身的火災危險程度較高,主要特點是耐火等級低、耐火極限差、燃燒性能高等。對于這些特點,目前已有很多解決方案,比如可以在以木構件為主的可燃構件表面進行不同的防火涂料處理,以達到有效阻燃,但處理起來比較復雜。另外,很多古建筑處于歷史文化街區,而歷史文化街區在歷史上作為商業街區,為保證商業氛圍,很多街區、古建筑之間的間距在建造時相對較小。按現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這些街區和古建筑進行防火設計,防火間距顯然不夠。
盡管如此,面對這些古建筑,我們依然要堅持一個原則:認可和接納,不能拒絕更不能毀壞。如果設計方案的前提是拆除或毀掉建筑的一部分才能對另一部分進行保護,那將對整個歷史文化街區或歷史建筑風貌造成破壞,也嚴重違背了保護古建筑的初衷。因此,針對古建筑的防火設計首先應該尊重歷史事實,然后采取現有可行的技術措施、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案,這樣才能對古建筑進行有效保護。
Q:目前各地對古建筑保護中的防火設計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有哪些比較好的經驗或做法?
A:各地都在因地制宜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或出臺一些地方性規范標準,但這些規范標準都未上升為國家標準。從全國范圍看,做得比較好的有很多,比如福建廈門鼓浪嶼是一個獨特的島嶼,廈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委托相關單位對島上古建筑進行了分類,分為商業、娛樂、酒店、住宅等不同類型,并有針對性提出了不同防火策略,做了消防安全方面的改造設計方案;云南麗江古城本身有很多街道,每條街都有一條水系,這些水系目前被用作緊急情況下的消防水源;廣州永慶坊在防火改造中也提出了很多技術措施;江蘇揚州也對古建筑的防火保護出臺了一些相關文件和政策。
這些經驗措施都是結合當地特色、建筑本身基本情況后采取的有效措施,以預防為主,防消結合。主張以尊重歷史現實為主,將現代消防預警、滅火救援等技術措施適當運用其中。
Q:您覺得結合新形勢,在接下來的古建筑防火工作中,還有哪些是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
A:個人認為有三點比較重要:一是要做好基礎研究并加快制定相關規范標準。不同地區的古建筑形態不一,有磚木結構也有純木結構,所有的消防設計都應考慮特定情況下的相應對策。8月,有關單位在黔東南州進行了一次火災試驗,希望通過木結構建筑實體火災試驗收集相應材質在燃燒過程中的燃燒數據等,以便為今后的消防工作和課題研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雖然基礎數據的收集和采樣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經費,但這些基礎研究對于防火設計規范標準的編制十分重要。沒有基礎研究,沒有對火災荷載、燃燒的持續時間、影響范圍等各方面情況的清晰了解,編制出臺的規范標準就是“紙上談兵”。
二是要在歷史文化街區做好有效的防火分割。可以結合古建筑本身特點、當地傳統建筑風貌和形式,利用歷史文化街區本身原有墻面、道路、水面、水塘等空間做分割,將大的歷史街區分成若干不同保護區域,這樣每個保護區域相對而言受到周邊的影響就會減小,否則一旦發生火災極易引發“火燒連營”的后果。
三是要將消防設施設備配備齊全。規模較大的公共性古建筑要考慮配備微型消防站,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火栓系統、噴淋系統、防雷設施,小的單體古建筑也要考慮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