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藍安大道四段,一所嶄新的中學傳來歡聲笑語,穿著校服的莘莘學子三三兩兩地穿梭于校園中,一派生機勃勃。很難想象,四年前的這里還是一片石頭山。來自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的建設者如神筆馬良般,改變了這一切。
化身“愚公”,他們搬走一座山
四川省納溪中學校始創于1940年,已有近70余年的歷史,校名由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學校由四所高中合并而成,校區分散、面積狹小,生均面積只有7平方米,且教室數量嚴重不足,大班額現象突出,教學環境迫切需要改善。
對此,瀘州市納溪區計劃將納溪中學遷建,在藍安大道未來城旁新建納溪中學高中部新校區。但彼時的納溪區藍安路四段,目之所及,130多畝全是石山,高低落差極大。
要建學校就必須要將石山進行爆破,這可讓建設者們傷透了腦筋。周邊全是小區和民房,如果使用普通炸藥雷管等爆破材料對土石方進行爆破,必將對周邊建筑帶來影響,還會產生極大噪音。且正值瀘州創文明城市,爆破也會給造成一定影響。
項目部立即組織召開緊急會議,經過集體商討,采用民爆與液態爆破相結合方式,產生噪音較小且對影響可控。同時,又通過與業主、監理、財評反復論證與溝通,將基坑開挖改為水鉆開挖,高壓線部分變更為機械切割,土石方施工才正式開始。
地勢復雜,他們克服“高低差”
項目西側面臨藍安大道,地勢高差20米,南側為居民生活小區,北側呈60度斜坡,高低差50米,場內開挖深度約22米。緊接而來的土石方開挖工程施工所面臨的土質、開挖深度、氣候、施工設備、地下地上管線設施等邊界條件均相對復雜。
開挖前,項目部經過嚴密商討,與設計單位反復確定施工方案,與當地職能部門詳細踏勘現場。確定緊臨藍安大道的西側為項目出土口,但是地下雨污管道及其他電力管道錯綜復雜,且藍安大道是納溪區通往瀘州市區的主要干道,施工作業更不能影響交通。如果強行采取明爆將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生活,對此,項目采取靜態爆破、石方切割及大型鉤機相互配合的方案,又修建了一條約長500米、深30米的“減震溝”,極大減低了對當地居民生活起居的影響。
由于北側地勢復雜,呈60度斜坡,高低差達到50米,不能進行獨立基坑開挖,只能分層分段進行開挖,再由人工修邊揀底。面對地勢高低差和分層開挖、安全作業管理難度高等巨大壓力,項目團隊毫不氣餒,每日值守現場確保每日土方開挖運行正常。
因良好履約,項目部先后被評為“瀘州市優質結構工程”、“安全文明工地候選項目”和“瀘州市創全國文明城市先進集體”。
迎難而上,他們提前半年交付
2017年,PPP項目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投資市場政策調整,因風控收緊導致資方資本金注資受限,貸款批復門檻提高,資方資本金和銀行貸款不能及時到位,導致項目施工斷斷續續,進度嚴重延后,壓力前所未有。對此,項目經理鄒元凱多次參加研討專題會,與資方和銀行洽談,反復進行經濟測算,并主動協調項目公司加快付款進度,配合公司完善各種貸款項目手續,最終成功對資本金進行置換,推動瀘商行貸款順利到位。
根據納溪區2018年整體招生計劃,納溪區教育局要求項目于2018年秋季將教學樓區域投入使用,用于解決城區學位不足問題。按照合作協議約定交房日期為2019年3月,若2018年秋季交房將比合同工期提前6個月。
接到通知后,項目部立即召開動員大會,明確由項目經理鄒元凱帶頭,進行領導班子區域劃分,落實責任制,每天晚上對當天施工現場完成情況進行匯總及制定第二天施工任務。工程部經理徐志林帶領泥工班組從早上6點到晚上12點,連續奮戰6天,渴了就喝瓶礦泉水,餓了就吃一份涼盒飯。為暢通信息渠道,執行經理曾令力實時跟進各個區域情況,統籌項目調度,最大化協調人員與物資調配,全力推進項目建設。迎著清晨的陽光,是管理人員穿梭于各個工作面巡視的腳步;憑借月色的紗白,是會議室里反復探討施工細節的身影。
9月8日晚,為保證項目順利通過預驗收、如期交付,全體管理人員化身志愿者,徹夜對教學樓內部進行認真清理,他們細致地擦拭著每一片玻璃,不放過一個角落;他們冒雨鏟除個一個個泥點,不留一絲污跡,加班加點的努力,為的是如期獻禮,在教師節到來時,給全體師生一個大大的驚喜。
夜以繼日,堅韌不拔,從施工基礎到主體封頂,從裝飾裝修到業主交房剛好半年!中建市政的建設者做到了!他們做到了安全生產零事故!他們做到了工程質量零缺陷!他們做到了對業主的承諾兌現!
9月10日,納溪中學新校區教學樓區域正式投入使用,占地130畝,可容納100個班,新增學位5500個。這是中建市政建設者為這個教師節獻上的最好禮物。(劉璐)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