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四百里越城嶺山脈的腹地湖南舜皇山,四季云霧繚繞,十分適宜茶葉生長。10月8日,金秋時節,筆者走進湖南省東安縣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塘家村,茶山上,連片的野生茶樹郁郁蔥蔥、長勢喜人,采茶人身背茶簍挎包,在茶林里來回穿梭,靈巧的雙手在茶樹上交錯翻飛,飽滿的芽頭裝滿竹簍,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舜皇山野生茶已有四千多年的栽種歷史,有近10萬畝野生茶林,是中國乃至世界面積最大的野生茶林,這里的每一片茶葉都是來自100%的野生原生茶樹。據史籍記載,4250年前,舜帝南巡駐蹕舜皇山時,教山民采茶、制茶、喝茶,瘟疫不藥而愈。唐代時廣為栽種,草圣懷素《苦筍帖》“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文中指的是舜皇山的“苦筍和茗茶”。上世紀民國和人民公社時代予以擴種,1934年12月湘江戰役后紅軍自廣西全州進入東安舜皇山老山界,野生茶是紅軍消炎御寒、醒腦驅疲的神葉,六七十年代,舜皇山野生茶曾送中南海供中央領導飲用。
胡其兵是個老茶農,天剛亮,他便簡單吃了早飯,爬山越嶺來到峽澗里采摘野茶鮮葉,按照每斤20元計,一天可收入200多元。“采秋茶,得趕早,人雖辛苦點,但是一天下來可收入200多元。”胡其兵飛快地摘下一把嫩綠的茶尖,黝黑的臉龐溢滿幸福。“我們現在采收的是秋茶,直接把鮮茶葉賣到廠里,不用擔心茶賣不出去。”在胡其兵看來,茶廠幫助他度過了最困難的日子。
走進茶葉龍頭企業“湖南素茗實業有限公司”的制茶車間里,攤晾、殺青、揮鍋、烘焙、篩選……四溢的茶香撲面而來,好一幅采制秋茶的忙碌場景。
“我們想通過發展舜皇山野生茶產業,帶動山區村民脫貧致富,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公司負責人唐昭平介紹。山區農戶負責茶葉養護和采摘,茶廠制定標準并收購全部茶葉,后期統一加工制作,提高茶葉價格和銷量。有了“茶廠”的保駕護航,標準化制茶不僅帶來馨香、帶來財富,還助力山區茶農走上了“茶旅融合”的發展新路。
過去,當地茶農一直采用傳統手工制茶技藝。“一天三泡茶,碗碗有余香。”雖然品茶是件風雅的事,可手工制茶卻是一件苦差事。每到茶葉上市時節,茶農白天采摘鮮葉,晚上守在柴火灶旁,殺青、炒青、烘干都是在一口鐵鍋中完成。“上山辛苦摘茶,下山連夜炒茶,制茶工藝簡單,還經常因為火候掌握不好造成浪費。”舜管局副書記陽青娥介紹說。
為改變山區茶農落后的生產設備和制茶工藝,塘家村成立合作社,聯合長沙、常德、昭陽、衡陽、永州茶企業和茶專家,成立注冊了“湖南素銘實業有限公司”,共同開發打造舜皇山野生茶產業,實現品牌、品質、品相、品味一步到位,上檔次,出特色。通過興建現代化茶葉加工廠,購置大型三相殺青機和炒青、搖青、揉捻、烘焙、提香等制茶設備,茶葉上市時,一天能加工1000多公斤干茶,是原來一兩個月的產量。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的現代經營模式,村民以自家山地里茶樹資源入股,紅利共享,接納75余戶貧困戶10000多畝野生茶林為訂單有機茶葉基地。
“舜皇山野生茶生長環境優越,茶葉品質天生優良。經化驗測量,土壤發現既含硒又含鋅,茶葉中的有機硒的含量為0.25—3.50毫克/千克,達到保健飲品的最佳值,兒茶素含量23%(一般為14%)、氨基酸含量4.5%以上、咖啡因含量7-8%、芳香性物質含量高,加上昆蟲等生物多樣性,相互制衡,是極佳的高山有機巖茶。”茶專家李順意介紹說。
今年由于受春季疫情影響,舜皇山很多茶農都遇到了茶葉鮮葉銷售難、干茶加工難的問題,茶產業是舜皇山的支柱產業,是山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為了切實減輕山民的增收壓力,東安縣不斷探索創新產業扶貧的新模式、新路徑,建立線上、線下扶貧渠道,把扶貧產品舜皇山野生茶搬進酒店、商場、超市、樓盤,鼓勵市民購買,幫助貧困戶打開銷路、增加銷量,助力對口幫扶貧困戶將優質農特產品進入廣州及珠三角市場,多渠道促進了消費扶貧擴量增效,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截至目前,湖南素茗實業有限公司共收購180余戶茶農,農鮮茶葉21268斤,有效地緩解了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賣茶不易,如何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更是一門學問。茶葉,只有走出大山,走進市場,才能體現價值,才能實現茶農增收。為了打造品牌,打開市場銷路,該公司依托東安縣良好生態資源和深厚文化底蘊,擦亮打響“中國德文化之鄉”“全國武術之鄉”“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金字招牌,以舜皇山野生茶為載體,以舜帝文化、德文化、茶文化為魂,以茶為禮,以茶載道,以茶入禪,突出茶道養生功能,申請注冊了“舜皇山野生茶”“舜德紅”“懷素茗”“懷素酩”茶葉商標品牌,推出野生紅茶、綠茶、黑茶和保健茶系列產品,舜皇山野生茶被湖南省消費扶貧公共服務平臺認定為東安縣首批扶貧產品,還與湖南師大音樂學院合作譜寫《來舜皇喝野茶》歌曲廣為傳唱。同時,在北京、廣州、深圳開設專柜銷售,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疫情期間,該縣搭乘“互聯網+”的快車,硬是把舜皇山野生茶賣出了“加速度”,通過直播帶貨、電商平臺、客戶群、微店微信等多種模式銷售,解決了山民農產品滯銷的難題。
據悉,2019年以來,東安縣結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斥重資著力優化提升塘家梯田獨特景觀,梯田美景讓塘家山成了“網紅”打卡地。塘家村因勢利導,把茶葉資源與旅游資源結合起來,深度開發,走上了生態型、觀光型、可持續發展的“茶旅融合”的發展新路。塘家村這個昔日默默無聞的村莊搖身一變,成了吃住玩購的“農業綜合體”,現如今,梯田觀光、品茗品菜、體驗寫生的游客絡繹不絕,一到節假日簡直就是水泄不通。
舜皇山上茶飄香,山區群眾致富忙,如今,一年四季,塘家山人種茶、采茶、評茶、賣茶、品茶,茶葉悄然融進塘家山人的日常,生長在滿坡滿崗的萬畝野生茶林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托起了塘家村以茶脫貧致富的希望。(唐明登)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