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軍勝、司陸山在果園里商量發展大計
本報訊 “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過上了好日子。流轉到合作社的土地每年收入兩千元,長期在合作社打工,每月又可以掙一兩千元,再加上五保金每年五千元,現在每年可以收入一萬多元!”10月13日,輝縣市西平羅鄉白土崗村貧困戶洪蓮元一邊摘蘋果,一邊與輝縣市人社局駐村第一書記宰學偉、西平羅鄉黨委副書記原軍勝分享著豐收的喜悅。
成立合作社,發展規模化特色林果產業
白土崗村地處輝縣市和林州市交界處,既沒有旅游資源,也沒有砂石資源,農業基礎薄弱,經濟相對落后,村里320戶就有73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窮則思變。在西平羅鄉黨委、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土崗村村干部到山東、山西考察學習。經過考察論證,結合當地的氣候、土壤,他們決定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發展規模化特色林果產業。
剛開始,不少村民持懷疑觀望態度。為了發展,村“兩委”干部帶頭流轉土地,起到了表率作用。同時,出臺獎勵政策,吸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貧困戶流轉土地到合作社后每畝地再補貼100多元,并優先安排到合作社打工。
腰包鼓了起來,大部分貧困戶甩掉了“窮帽子”
在村干部的帶領之下,村里先后引進了紅富士蘋果、反季節冬桃、淺水蓮藕等特色優良品種。蓮菜當年種植,當年就喜獲豐收,每畝產量達4000斤。
白土崗村黨支部書記司陸山告訴記者,剛開始種植蘋果時,因為受技術等方面的影響,群眾收入比較低。鄉黨委、鄉政府及時引進項目資金,增加生產基層設施建設,聘請林業技術員到田間地頭現場指導,提高村民的科學管理水平。今年,蘋果、冬桃陸續到了盛果期,每棵蘋果樹可以收獲蘋果200斤。
收獲時節,本村勞動力不夠用,還吸引了林州市的村民前來打工。村里通過網絡銷售,吸引游客采摘,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在西平羅鄉黨委、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輝縣市人社局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經過幾年的努力,白土崗村73戶貧困戶已經有64戶甩掉了“窮帽子”,剩下的9戶也即將脫貧。
今年6月,白土崗村黨支部被輝縣市委評為“穩定脫貧產業發展星級黨支部”。
因地制宜,帶領廣大村民脫貧致富
西平羅鄉鄉長高瑞偉說,白土崗村黨支部書記司陸山原來在外地做路橋工程,是遠近聞名的成功人士。在鄉黨委、鄉政府的感召下,司陸山放棄自己的事業,回報家鄉。司陸山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既是合作社的組織者、參與者,又是銷售員、搬運工。
司陸山說:“看到村民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心里很滿足。”
近年來,西平羅鄉黨委、鄉政府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注重吸收德才兼備、年輕有為的中青年黨員充實到村“兩委”班子。同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林果產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目前,全鄉9個省級貧困村已經有8個村脫貧,今年將實現全部脫貧。(王富亮 劉志松)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