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保鮮蒜儲存時間短、附加值較低,一個集裝箱柜子25噸的保鮮蒜出口利潤也就幾千塊錢。企業加工成蒜片、蒜粉、蒜粒后,能儲藏兩年以上,碰上行情不好的時候還可以等等再賣,且利潤能比賣鮮蒜翻倍。而加工成黑蒜利潤更驚人,能賣到50塊錢一斤。”山東鑫諾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曉彬說。
金鄉有“世界蒜都”的美譽,常年種植大蒜70萬畝。當地在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過程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大蒜及食品加工區——金鄉經濟開發區食品產業園,匯聚了包括鑫諾在內的眾多龍頭企業,年加工能力達120萬噸。不少農民在農忙時種蒜、收蒜,農閑時變身工人,參與加工、銷售等其他產業環節,享受多重收益。
產業要發展,服務得跟上。在金鄉縣國際蒜都中心大數據中心,大蒜種植面積、倉儲、出口、行情等大蒜大數據一目了然,讓全縣大蒜貿易公司做起外貿生意來更加得心應手。不僅僅是全產業數據,金恒冷鏈物流、凱盛國際農產品物流園、國際大蒜交易市場……當地著力提檔升級現有的大蒜交易市場。“我們新建了電子拍賣交易大廳、結算大廳,大蒜交易實行封閉式運營,全程電子‘刷卡’自動交易結算、電視監控、電子銀行結算等現代化服務系統已經上線,完成了線上線下交易的融合。”負責國際大蒜交易市場管理的山東蒜都農產品物流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杰說,“二期還要建設2.4萬噸冷鏈物流基地及大數據等配套服務商網。”
“生產+加工+物流+科技+服務”,金鄉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金鄉大蒜及其制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00.33%。
放眼全省,包括金鄉產業園在內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創建7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創建52個……各地把眼光放長,在做強“一產”的基礎上,不斷做優“二產”、做活“三產”,著力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把“老產業”做成“大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王富亮 王偉)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