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現在我在村假發廠編織假發,每天可掙90元,編織假發,容易學習,干著輕松,家里的老人孩子、農活都可以兼顧,不用在外出打工了,在家門口一樣增加收入。”日前,河南省鎮平縣棗園鎮山南村假發加工基地貧困戶閔振霞高興地說。
2020年8月份以來,棗園鎮搶抓假發制作產業成本低、工藝簡單易學、可居家加工的特點和時機,成立工作專班,與河南省瑞貝卡有限公司合作,組織山南、魚池馬、陳崗、上崗、大王廟等11個村的42名農民到鎮平縣瑞貝卡股份有限公司學習假發制作。參加培訓的農民享受免費專車接送、提供午餐,8名參加培訓的貧困勞動力還享受到了每人每天30元的補貼。通過培訓學習,42名農民已全部掌握了假發制作技術。為進一步提高制作技術,棗園鎮還邀請公司技術員到村里的車間,面對面傳授技術。
該鎮對產業發展不佳的扶貧車間,進行“騰籠換鳥”,注入假發產業。目前,已建成山南假發產業扶貧車間,發展魚池馬、陳崗等加工點2個,吸引務工人員70余人,其中貧困戶12人,每月工資約2000元。
“特別是山南村支書梁興華,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中,千方百計發展產業為群眾增加收入,主動與河南瑞貝卡公司進行溝通與合作,建立瑞貝卡發藝山南加基地。建廠初期,他開車接送貧困勞動力到縣假發廠學習,積極培訓管理員、技術員。目前,已吸引貧困勞動力40多人進廠務工,每天創造產值4000多元。”棗園鎮黨委書記劉柯兵說。(中華建筑報 記者王富亮 通訊員 王小軍 侯洋)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