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鄉村振興> 正文

河南伊川:以高質量脫貧攻堅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2020-10-27 10:31:23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王富亮 邢旭輝 葛高遠責任編輯:王富亮

河南伊川:以高質量脫貧攻堅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伊川小米”品牌戰略發布會舉行,打造“中國富硒小米產業第一縣”

河南伊川:以高質量脫貧攻堅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伊川“嶺上硒薯”走俏

河南伊川:以高質量脫貧攻堅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白元鎮辣椒基地辣椒喜獲豐收

河南伊川:以高質量脫貧攻堅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平等鄉上元村食用菌扶貧大棚帶動周邊村民致富

河南伊川:以高質量脫貧攻堅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彭婆鎮西牛莊村箱包扶貧車間

河南伊川:以高質量脫貧攻堅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呂店鎮揚帆服飾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

河南伊川:以高質量脫貧攻堅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白沙鎮高嶺村富硒谷子基地

  本報訊  伊川縣曾是省定貧困縣,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全縣上下不斷提升政治站位、增強政治擔當,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重點圍繞“轉、扶、搬、保、救”五聚焦,聚力精準扶貧,強力推進精準脫貧。

  去年5月,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伊川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為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伊川縣把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等“四個不摘”要求,切實補齊“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實落細。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收官之年,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沖刺關頭,我們將全力以赴,高質量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以高質量脫貧攻堅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為加快建設副中心、打造增長極、繪就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伊川畫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10月22日,伊川縣委書記李新紅說。

  產業扶貧

  撐起幸福小康夢

  “噠噠噠,噠噠噠……”在伊川縣高山鎮谷瑤村扶貧產業園小利鞋業加工車間,30歲的丁閃閃把印有商標的軟布與襯布拼在一起,用縫紉機迅速縫合成一片鞋舌,用時僅10秒。丁閃閃是村里的貧困戶,公婆身體不好,需長期看病吃藥,一雙子女正在上學,家里全憑夫妻倆在外地打零工掙錢艱難支撐。半年前,她從外地回來,經過培訓后,在村里的扶貧車間正式上崗。“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個月掙不到2000元。如今在家門口上班,除了底薪還有計件工資,一個月能掙4000元。”她說。

  2011年,谷瑤村就被確定為省定建檔立卡貧困村。幾年前,在縣里“強村帶弱村”號召下,城關鎮南府店與谷瑤村結成了協作幫扶對子,建成占地13畝的扶貧攻堅產業園,先后建立了蝸牛養殖、鞋業加工、軟包加工等扶貧車間。有了產業園和項目做支撐,谷瑤村的脫貧致富就有了依托,全村2016年實現整體“脫貧摘帽”。“如今,利用產業園屋頂空間建設的光伏發電站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即將投產的鋁制品加工車間年產值可達4000萬元,村口可建水上樂園,再建幾個采摘園……”65歲的村黨支部書記馮北方對未來信心滿滿。

  谷瑤村是伊川縣實行產業扶貧到逐步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伊川縣把發展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縣抓產業園區建設、鄉鎮抓龍頭企業發展、村級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的思路和要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能人帶動為先導,奮力走出以產業發展帶動脫貧攻堅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

  為了讓鄉土人才遍地開花,伊川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抓平臺搭建,抓人才引進,抓素質提升,抓體制機制,不斷加大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在人才的帶動下,該縣累計培育成立了1276個專業合作社,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35家,建成1048個家庭農場,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一園四帶”

  構筑溝域經濟新格局

  伊水泛舟,琵琶悠揚;燈影旖旎,夜色撩人。前不久,在伊川縣平等鄉“伊沼荷香”田園綜合體御林生態園內,游人如織,伊川縣首屆旅游文化節拉開帷幕。“伊沼荷香”田園綜合體項目是伊川縣伊河溝域經濟示范帶內的一個亮點。

  針對全縣溝域生態脆弱和“一山二川七分嶺”的地理條件,伊川順勢而為,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按照洛陽市溝域經濟發展思路,把發展溝域經濟作為丘陵山區產業扶貧重要抓手,結合每個溝域資源稟賦和優勢特色,變“短板”為“跳板”,化“阻點”為“支點”,將全縣劃分為龍鳳山、萬安山、伊河三條溝域經濟示范帶,以綠色為底色,以文化為魂,把文化交融之美、城鄉協調之美融入溝域經濟示范帶建設,探索實踐出了一條把黃河流域治理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緊密結合的溝域經濟發展之路。

  萬安山溝域經濟帶位于伊川縣東北部,以20萬畝國儲林為基底,覆蓋江左、呂店、彭婆等3個鄉鎮,涵蓋建業綠色基地田園綜合體、青湖山西梅谷、藍成桃園春風田園綜合體等產業項目10個,著力打造近郊康養、森林旅游產業帶。

  伊河兩岸溝域經濟帶位于伊川縣中部,以伊河兩岸生態打造為基底,以富硒產業為靈魂,覆蓋水寨、白元、平等等9個鄉鎮,涵蓋富硒蔬菜基地、京東農場富硒小米基地、伊沼荷香生態園、伊香六里文化產業園等產業項目12個,著力打造富硒休閑采摘、觀光旅游產業帶。

  龍鳳山溝域經濟帶位于伊川縣中西部,以生態和文化休閑游為支撐,覆蓋鴉嶺、城關、平等等6個鄉鎮,涵蓋龍鳳山安樂古鎮旅游扶貧項目、紫荊山苗木花卉扶貧產業基地等產業項目8個,著力打造休閑觀光、文化旅游和花卉苗木產業帶。

  在溝域經濟發展中,伊川堅持規劃引領,統籌林、水、田、路、村等,一體規劃、一體推進了生態、道路、村莊改造等項目,促進了溝域經濟項目有序投資、集聚發展,為溝域經濟項目發展提供基礎平臺、創造良好環境,解決基礎配套單打一、不到位和重復投資、銜接不暢等問題。

  獨辟“硒”徑,培育溝域經濟特色產業。伊川縣依托50萬畝富硒土壤,探索特色產業和鄉村振興新路子。以富硒產業示范園為引領,建設富硒谷子、嶺上硒薯、嶺上硒椒、富硒西梅等10個產業基地,其中“嶺上硒薯”形成了高質量農業發展新模式,打造“中國富硒小米產業第一縣”;龍鳳山周邊富硒種植基地讓農民鼓起腰包。該縣還與中國農科院、西北農大、河科大等科研院校合作設立5個專業產業研究院。今年7月,該縣積極向上爭取,使河南省富硒農產品檢測認證中心落戶伊川。

  立足群眾受益,探索多種帶貧模式。伊川縣始終把貧困群眾參與和受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溝域經濟發展中探索形成了四種帶貧模式:一是土地流轉,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每年每戶可獲得收益2400元以上;二是就業務工,項目建設用工優先安排貧困群眾,項目運行后,常年可安排護林員、管理員、保潔員、服務員、保安等用工崗,帶動貧困戶就近務工,人均月收入不低于1800元;三是資金入股,項目周邊村通過村集體經濟引導金參與項目運營,村集體經濟每年可實現不低于4萬元收益;四是參與經營,項目運營后,制定租金減半、免收管理費等優惠政策,鼓勵支持貧困群眾在景區內經營特色小吃、傳統手工藝品等,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截至目前,全縣建設重點溝域經濟項目超50個,總投資98.6億元,帶動壯大村集體65個,貧困戶6478戶,村集體年均增收5萬元,貧困戶年均增收5200元。

  下一步,該縣將在原有三條溝域經濟帶的基礎上,探索白降河溝域經濟生態帶建設,推進優質谷子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形成“一園四帶”溝域經濟新格局,推動鄉村富起來、美起來、強起來。

  聚焦特困人群

  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今年3月,在伊川縣15個鄉鎮及街道辦事處的鄉村社區,來自各個領域、各個單位的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副科級以上干部深入1210戶特困群眾家中,與他們聊家常,“結窮親”,找原因,一戶一策,一人一策,制定精準幫扶措施,強化各項政策落實,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伊川縣在確保疫情防控萬無一失的同時,加快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緊盯未脫貧戶、脫貧檢測戶、邊緣戶,抓住產業扶貧、就業增收這個關鍵,強化兜底政策保障,制定精準幫扶措施,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確保未脫貧戶順利脫貧、已脫貧戶不返貧,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托養一個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伊川縣按照“戶申請、村申報、鄉審批、縣備案”的程序進行,依托鄉鎮衛生院、鄉鎮敬老院、社會福利院、社會養老機構等進行標準化改、擴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來組織實施,在全市較早實現自愿入住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全覆蓋。

  在健康扶貧方面,縣財政列支經費,對大病致貧人員,在經各類保險報銷后,個人住院自費部分超過500元的給予70%救助;在縣內醫療機構就診的,病人出院一站式結算時,直接以低于10%自付比例予以結算。

  在兜底保障方面,今年這些特困戶要全部辦理低保整戶保;對特困人群中60歲以上老年人、部分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要全部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員(含二級)統一升級為A級低保。

  在增加收入方面,縣人社部門拿出400個公益性崗位,各行政村的光伏扶貧收益要拿出80%設立公益性崗位,供這類特殊群體務工就業。各鄉鎮、各部門要學習掌握政策,對特困群體采取“一戶一策”“一人一策”的辦法,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精準解決問題。

  伊川縣委副書記、縣長袁劍表示,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伊川縣將持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強化督導,對標對表,堅決啃下“硬骨頭”,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收官任務。(中華建筑報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邢旭輝 葛高遠)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