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走進玉山縣四股橋鄉山塘村,整齊平坦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戶戶,青磚白墻的房屋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腳綠樹間,茂密的綠色植被遍布山間地頭。屋頂、房前,村民曬油茶、曬玉米、曬地瓜,別有一番鄉村風情。山塘美景是我市農村生活進步的寫照。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我市大力發展秀美鄉村建設,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增強了農村居民生活幸福感與獲得感,真正實現農村生活全面進步。
良好的鄉村風貌是秀美鄉村建設的基礎保障。按照“整潔美麗、和諧宜居”的要求,上饒市協調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印發了《關于開展農村居家環境專項整治行動的實施方案》,圍繞“人精神、地(水)干凈、物(車、具)整潔、院綠化、畜(禽)規范”目標,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努力推動一批村基本實現生態宜居,建成美麗鄉村。同時,積極推進美麗宜居試點示范,橫峰、婺源已成功獲評全省首批美麗宜居示范縣,鄱陽、玉山、信州區3個縣(區)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美麗宜居試點縣。
科學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健全城鄉環衛一體化治理機制,繼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在廣信區、廣豐區、余干縣、弋陽縣、德興市等地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5%以上。全市規劃建設7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萬年縣、弋陽縣已點火運營,預計年底前全市垃圾焚燒處理將實現全域覆蓋。科學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方案,根據農村特點分區分類選擇治理模式和技術,梯次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工作,全市已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覆蓋行政村361個,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4357噸/天。同時,堅持質量并重,加快推進農村改廁步伐,實現廁所建設標準化、管理規范化。全市累計完成新建、改造農村公廁113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7.6%。
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房地一體”確權登記、農村宅基地改革……為全力深化農村各項機制體制改革,上饒市科學謀劃,狠抓落實,以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為重點,有序推進了各項改革工作。一系列改革為農村發展掃清了障礙,也為農村生活全面進步增添了活動和動力。目前,全市已有26923個鄉鎮、村組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了成員身份確認,3342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定了組織章程,486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了賦碼登記工作,預計10月底可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中華建筑報記者 王富亮)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