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南京六合金磁社區緊抓土地綜合整治契機,依托當地的好山好水發展休閑旅游農業,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昔日的“窮旮旯”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富民村,先后獲得了全國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五星級示范園區、江蘇省“鄉村振興旅游富民先進村”等稱號。
好風景變出好“錢”景
金磁,這個以山為名的村居,山林綿延近15公里,空氣質量優良,水資源豐富,山、水、林、禽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畫卷。
好風景如何變出好“錢”景?2009年,金磁啟動土地綜合整治,將過去山溝溝里的“燒餅田、油條溝”,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網、林成行、渠通暢”的集中連片農田,村民搬遷到集中居住點“金磁家園”,村居面貌煥然一新。隨后,江蘇省農科院、巴布洛生態谷、明天農牧等相繼入駐,為鄉村振興添彩。
金磁社區依托當地的好山好水發展鄉村旅游,充分融合現代農業、生態旅游、養生養老、農耕文化體驗、教育拓展等因素,打造了巴布洛生態谷、大展黃玉梨基地、伊利生態牧場等一批鄉村旅游點,先后舉辦了鄉村生態游、農業體驗游、民族風情游、健康養生游等特色節慶活動。游客多了,不少金磁村民將自家房屋改造成農家樂和民宿,發展旅游經濟。
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優質服務鏈條,吸引了游客前來體驗鄉村美景、趣味生活。2019年,金磁社區的游客年接待量超過120萬人次,帶來各類旅游收入近6000萬元,好風景變出好“錢”景。
“窮旮旯”成了富裕村
從貧窮走向富裕,這個小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吸引了大部分外出務工的青壯年返鄉就業創業,過起了家門口的白領生活。
村民楊俊平經營著一家農場,主要種植板栗,平時還做電商直播,“現在來金磁的游客越來越多,他們路過我們家的農場時,一般都會順路進來看一看、走一走。游客買板栗、買雞、買雞蛋,還會去菜園摘點新鮮蔬菜帶走,采摘經濟發展起來了,還減少了采摘雇工支出。”楊俊平說。“90后”岑超是金磁的返鄉創業大學生,2016年,斗志滿滿的他回到家鄉,在社區承包了土地,搭起了大棚,做起了多肉生意,如今在多肉圈小有名氣。
2009年,金磁社區村民人均收入還不足7000元,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25600元……數據的背后,是村民越過越美、越過越富的小康生活,是越來越強的幸福感、獲得感。
“農村有了人氣,更有了活力。”金磁社區黨委負責人介紹,如今,村民每戶有1人就近就業,錢袋子越來越鼓,鄉村振興發展的“面孔”也越來越新。
金磁就是幸福家園
“以前一下雨,十家住房八家漏。”村民薛兵做夢都沒想到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金磁小區村民集中居住,如何做好服務大文章?社區從提升村民生活質感入手,不斷完善生活配套設施。如今的小區,道路、綠化、路燈、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幼兒園、超市、餐飲、群眾活動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等公益性設施齊備,文體中心、親子活動室、電子閱覽室等精神文化場所一應俱全,成了村民的舒心家園。
在社區排練室里,蔡紹紅正跟姐妹們排練廣場舞,已經是這里的常客的她直言過去不敢想,根本沒時間跳廣場舞。年近八旬的胡友文對此感同身受,住進小洋樓的他,健健身、到社區排練文藝節目成了生活常態。在打造精神文化陣地的同時,金磁社區成立了藝術團、鼓樂隊、揚劇團等,舉辦了“鄰里文化節”,開展了“星級文明戶”“和諧家庭”“好婆婆”“好媳婦”“最美少年”等評選活動,讓村民住得舒心、玩得開心。
“人在村里,村在景中,這就是我們的小康生活。”村民們說,金磁就是自己的幸福家園。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