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老了老了能碰見你這個好孩子是俺倆的福分吶。你對俺們老倆口這么好,對村里老少爺們這么好,俺們打心眼里感覺到跟著黨走就是好,俺們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這是近日發生在孟州市槐樹鄉西坡村的感人場景,說話的是該村宋德仁、黃順香兩位老人,他們要感謝的人是孟州市住建局年輕的駐西坡村第一書記郭文杰。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這兩位老人長期行動不便,雨天還有時滑倒。在一次入戶中,郭文杰了解老人的困難,便聽在耳里,記在心上。郭文杰忙前忙后,通過多次與槐樹鄉溝通,為宋家申辦了殘疾人無障礙改造......工程完工時老倆口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感激萬分,拉著郭文杰手不吃飯不讓走。面對村民的夸贊,郭文杰總是靦腆地說:“群眾擁護的是黨的好政策,我只不過是服務群眾的一顆螺絲釘。我堅信,只要真心為群眾著想,盡力為群眾辦事,就一定能夠得到群眾的認可。”
24歲的郭文杰2020年2月份入駐槐樹鄉西坡村,盡管之前沒有基層工作經驗,他面對工作卻一點也不打怵,靠著樂觀外向的性格,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一片,幫助群眾解決問題是他最開心的事。
孟州市槐樹鄉西坡村,處于洛陽市吉利區、濟源市和孟州市三市交界,是一個省級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1戶,貧困人口168人。這里坡陡灣多溝又深,進村無直路,進街房屋稀,嶺上溝下不見人影先聞聲。
孟州市住建局選定郭文杰為駐村第一書記時,局長郭小三語重心長叮囑道:“小郭,派你駐村是經過慎重考慮的,相信你一定能夠干出成效。年輕人就要能吃苦、能吃虧,青年時多經歷一些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選擇歷練就是選擇收獲,作出奉獻就是一名年輕黨員應有的選擇。”
駐村后郭文杰每見一人、每進一戶,總把“爺爺、奶奶、大娘、大伯”等稱呼掛在嘴上,先笑后叫,熱情滿面,給鄉親們留下了“人帥、嘴甜、脾氣好,天天都在村里轉,愿跟大家掏心窩”的好印象。
除了參加會議、請示匯報、每周二組織工作隊開展工作外,郭文杰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走遍了西坡村的坡坡坎坎,訪遍了所有的貧困群眾,習慣了用腳去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耳去傾聽村民的每一句心聲,用心去體驗村民的酸甜苦辣,用腦去謀劃扶貧對策。村里要脫貧,黨建是抓手,民心是重點。與村雙委再三研究后,決定先健全黨建制度、黨建陣地,結合西坡村留守老黨員、空巢老人多的特點,在村里建設一個老黨員、老村民活動中心——慈善幸福院。有了方案,資金從哪里來呢?大家都犯了愁。郭文杰想到了“堅強后盾”,立馬帶上方案和村兩委的意見向住建局領導做了匯報。在受疫情影響經費緊張情況下,孟州市住建局捐贈20000元建成了西坡村慈善幸福院。
村里要致富,必須有項目。上什么,怎么上,郭文杰為此餐寢不安 ,四處聯系。得知上級有一批到戶產業扶持項目后,他日夜奔波、完善資料,終于爭取到了上級“到戶產業扶持項目”的資金58.5萬元。鄉親們奔走相告,歡呼雀躍,經村干部測算,預計該項目每年能為村里增收4.68萬元。
不辜負組織信任,不辜負群眾期待,就要滿懷真情 干工作,實心實意搞扶貧。殘疾貧困戶張中一人獨居,靠著戴著假肢拄著拐,開著三輪車到吉利區一家市場擺攤修鞋為生。一年前三輪車報廢了,近來假肢也壞了,郭文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過與孟州市殘聯、槐樹鄉民政所協調,很快解決了假肢問題。他再一次來到住建局“化緣”,局里捐獻了一輛嶄新的三輪車,張中恢復了生意,月收益可達2000元左右。同時,駐村工作隊幫助村民宋東風、耿建國等9人申請辦理了公益性崗位,為宋志等貧困群眾申請了一次性創業補貼、小額貼息貸款等。
西坡村的幫扶工作得到了住建局的大力支持,局長郭小三經常深入村里開展工作。為解決該村賬上常年沒錢,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問題,住建局克服資金緊張的困難,疫情期間為該村送去了價值5000元的酒精和消毒器械;為助理西坡村“孝老是福愛在重陽”主體活動,資助現金2000元。另外,積極協調焦作隆豐皮草企業有限公司為西坡村捐贈50000元。
西坡村黨支部書記張五林發自肺腑地說:“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共產黨人就是要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俺村的巨大變化,就是駐村干部在群眾中開花發芽的結果。” (中華建筑報 記者 王富亮)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