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鄉村振興> 正文

平頂山:社區治理“小切口”開辟社會治理“大路徑”

2020-10-30 14:14:20來源:河南文明網作者:張建新 薛迎輝 王冰珂責任編輯:王富亮

  金秋時節,鷹城街頭,處處閃現“跳動”的“馬甲紅”。這既是一場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更是城市“幸福家園”建設的“星星之火”。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連著千家萬戶,更關系到人民的切身福祉。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以基層治理創新推動社會治理方式創新,平頂山市不斷在探索。

  城市轉型如何轉?民生需求如何答?治理難題如何破?面對這些問題,近年來,平頂山市不斷提升政治站位,以創新社區治理“小切口”,探索市域社會治理“大路徑”,全面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特別是去年年底以來,該市突出黨建引領,建立了以“紅色引擎”為抓手、以“全科網格”為終端、以創建“楓橋式社區”為載體、以“幸福家園”為內容、以“民呼必應”為目標的城市社區治理“五個一”工作機制,以城市基層黨建高質量推動基層治理終端見效。

  “我們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社區治理各個階段、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區域化黨建為引領,織密建強基層黨組織,完善黨建帶群建制度,健全民意表達、志愿參與、協商議事等機制,推動黨的領導更好融入社區治理實踐,引領激發各類組織、廣大群眾等多方主體廣泛參與社區治理。”平頂山市委副書記葛巧紅說。

  從混亂到有序——“紅色引擎”成為治理“主心骨”

  家住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應濱街道德馨苑社區的王女士逢人便夸社區好。“到了黨群服務中心,不僅公租房業務能辦理,其他養老、醫療、兒童托管服務等一應俱全。”王女士贊不絕口。

  可在幾年前,德馨苑社區卻是另一番光景。作為平頂山市最大的公租房社區,由于住戶多為外來人口和低收入人群,不僅小區臟亂差,辦事還常常找不到人,管理一度非常混亂。

  去年11月,該社區黨支部成立,不僅配齊班子,還構建起“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黨組織架構體系,結合社區實際,下設13個網格黨支部、14個樓棟黨小組,推動黨的基層組織進小區、進網格、進樓棟。

  “黨員在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黨組織實現社區全覆蓋,不僅讓黨組織延伸到最基層,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群眾辦事更加順暢,還推動了社區的共駐共建。

  “你好,我是咱社區的在職黨員,你有什么需要幫助?”在衛東區東安路街道鴻翔社區,黨員亮身份、承諾踐諾已成為172名在職黨員的日常;通過積分制管理,不僅讓黨員為居民提供政策宣傳、法律咨詢、個人特長宣講等特色服務,還帶動建立了一支支志愿者隊伍。

  群眾需求加上現有資源,就是社區好項目。鴻翔社區與6家駐區單位、2家“兩新”組織,每年都簽訂共駐共建協議,目前共建立落實需求、資源和項目“三項清單”9份,推出“兒童視力免費篩查”“99公益助美麗衛東”等共駐共建項目15個,實現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治理共管。

  社區治理,不是社區黨組織的“一挑子”工程,而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紅色引領作用。“我們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小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五級組織架構,與駐區單位、下沉職能部門等共駐共建,發揮在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培育并調動志愿隊伍積極性,社區黨組織通過發動‘紅色引擎’,不僅實現了社區由管理到治理的轉變,更調動多方參與共建共治,達到了‘1+1>2’的效果。”平頂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明新說。

  目前,城區31個街道117個社區構建起五級組織架構,提檔升級117個黨群綜合服務中心,打造30個社會組織、60個非公經濟組織示范點,1420個市直機關黨支部與社區黨組織共駐共建,2.2萬名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選派117名區直機關優秀年輕干部到社區擔任第一書記,凝聚起了社區治理“向心力”。

  以繡花求精心——全科網格“穿起”“精準”服務

  在新華區湛北路街道八中北街社區,居民通過網格員微信群反映問題早已司空見慣。該社區將住戶劃分18個網格,選聘18名專職網格員,吸納89名在職黨員、志愿者擔任樓棟長,同時,將住建、環保、城管18個職能部門下沉網格,并設立網格聯絡員,讓社區服務更加精細化。

  一個社區動輒幾千戶,甚至有上萬戶居民,為了實現社區治理的精細化,平頂山市城市社區按照每300戶左右的標準設置一個網格,形成街道黨工委統籌、以社區黨委為核心、以網格“三員”(網格員、兼職網格員、網格聯絡員)為依托的“全科網格”管理體系。

  在運行中,各街道黨工委做好統籌,用好“吹哨權”,發揮職能部門網格聯絡員的作用,制定網格聯絡員管理規范,形成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問題解決機制,對工作中發現的群眾訴求、問題隱患,進行及時高效協調解決,解決不了的及時逐級上報,實行聯動解決。

  衛東區五一路街道五一路社區,在完善網格組織架構的基礎上,制定了三級網格員職責清單和網格聯絡員責任清單,采取“線上+線下”聯動機制,扎實開展網格服務,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應”。

  在選配好網格員的同時,社區也通過各種方式加強網格員管理。新華區西市場街道紅旗街社區將網格“三員”的姓名、照片、聯系方式、工作內容、監督電話等信息向居民公開,并建立走訪信息登記臺賬、問題交辦處理臺賬等。社區還要求網格員堅持“四清”“五報”“六訪”工作標準,做到“瑣事不出網格、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需求在網格中發現,資源在網格中整合,問題在網格中解決。網格員就如一根絲線,通過摸底排查、上情下達和繡花服務,‘穿起’了社區治理的精細化服務。”紅旗街社區黨委書記劉廣華說。

  目前,全市各城區共劃分網格1340個,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礎網格;共選用專職網格員996人,督促10個職能部門和7家公共服務企業選派199名骨干人員,下沉18個示范點社區擔任網格聯絡員;組織網格“三員”學政策、學技術、學業務,確保“進得千家門、說得百姓話、調好群眾事、講清法規政策”。

  讓“說事”成為常態——“楓橋式社區”讓矛盾不出社區

  “高姐說事室”是湛河區姚孟街道陽光苑社區的一個調解品牌,由省市區人大代表高雅環創建。“謝謝陳主任,我已經和二樓三樓協商好了,高姐說事就是‘高’。”談起她們調解房屋漏水的事,社區居民崔先生伸出大拇指。

  “我就是一名社區工作者,調解糾紛就是憑良心、講公道,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看著高姐的座右銘,現任“高姐說事室”負責人、社區居委會主任陳小華時刻感覺重任在肩。一年來,依托人民調解室、“高姐說事室”,陽光苑社區共調解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各類矛盾26起,有效維護了社區和諧穩定。

  而在湛河區輕工路街道湛南社區,社區調解名片“張建設工作室”同樣讓人稱道。72歲的社區調解人張建設,以平民化的語言、拉家常式的溝通,贏得了社區群眾的信任與一致好評。其工作室也被稱為“和風細雨室”,成為湛南社區的特色調解品牌。

  在調解之外,湛南社區還全面推進“一社區一警”“一社區一法律顧問”。由社區民警張朝陽牽頭,利用司法矯正中心平臺,通過司法、綜治、信訪人員一體化辦公,實現工作上聯動、事務上聯處、矛盾上聯調、治安上聯防,解決了困擾群眾的生活難題,化解了積壓多時的矛盾。

  社區作為群眾日常生活的地方,既是矛盾的萌發地,也是抓穩定的源頭。平頂山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其運用和落實到社區建設與治理之中,積極創新基層善治路徑。

  上醫治未病。平頂山市堅持“著力于基層,著手于小事,著眼于源頭”,建立矛盾糾紛日常排查工作機制,全面查糾紛、排隱患,及時聽取居民訴求、理順居民情緒,通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該市積極探索以“群眾說事、政法說法、賢達說德、公開聽證”為主要內容的“三說一聽”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新機制,作為“六治融合”的重要載體平臺,增強矛盾糾紛調處的實效性,努力做到“小矛盾不出鄰里、大矛盾不出社區”,以社區的小和諧促進社會的大和諧。

  從煩心到順心——“民呼必應”讓訴求“一路暢通”

  社區治理關系千家萬戶,不能拍著腦袋辦事,而要時刻傾聽居民意見和聲音,這樣才能“民有所呼,事有所應”。

  “您好,這里是皇臺街道高陽社區民呼必應服務熱線。”在上崗的第一次值班中,李旭文就接到了社區居民電話,反映因行動不便,不能到現場進行高齡補貼認證。接訴后,她立即通知居民家所在的第五網格的網格長,很快便解決了問題。

  李旭文是今年高新區招聘的31名專職網格員之一,經短期崗前培訓后迅速進入工作角色。不僅是高新區,如今,全市都正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工作理念,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打造功能完善、體系健全、一號對外、一撥就靈的市、區、街道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暢通“接訴即辦”社區響應渠道,更好地解決群眾訴求。

  輕松一掃二維碼,進入小程序平臺,填寫樓棟和網格,輸入問題描述,點擊提交……新華區西市場街道紅旗街社區6月份上線“民呼必應”平臺后,居民通過掃二維碼,將問題反饋到社區操作平臺,由系統操作員對問題所在網格員發出指令,處置居民反映的問題,對于辦結的事項居民還可進行評價。

  對于特殊人群,衛東區五一路街道五一路社區建立了民呼必應56311工作法:五必訪(困難群眾、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特殊群體、企業商戶)當好走訪員,六必報(設施損壞、環境污染、房屋租賃、違章建筑、出行困難、風險隱患)當好信息員,三必到(突發事件、居民所急、矛盾糾紛)當好服務員,一熱線當好受理員,一個微信平臺當好線上收集反饋員。

  而在全市層面,目前開通了“平頂山12345”微信公眾號,已建成5個“民呼必應”調度中心,36個街道“民呼必應”服務中心,117個社區“民呼必應”工作站。特別是近期將建成的全市政務服務熱線平臺,上線后將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進一步提高群眾訴求的辦結效率,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今年上半年,12345政務服務熱線共接聽來電72747個,經熱線網絡受理系統交辦問題12737件,辦結12715件,辦結率99.8%;線下收集居民訴求3511件,辦結3481件,辦結率99%。

  從“枯燥”到多彩——貼心服務真情付出打造“幸福社區”

  社區靠群眾,群眾靠發動,發動靠活動,活動靠文化。社區治理是一場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考”,因而它的成效,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

  臨近中午,新華區紅旗街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逐漸熱鬧起來。“飯菜可口,每天還不重樣,社區為我們這些老人建了個‘新家’。吃飯之余,還能聊聊天,下下棋,這生活得勁。”說起日間照料中心,林大爺連連稱贊。

  可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座廢棄的建筑。正是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紅旗街社區按照“一有七中心一站”的要求,為老年人提供了吃飯休閑的好去處。在日間照料中心的墻上,醒目的家園文化、紅色文化標語營造出熱烈的氛圍。

  遠親不如近鄰。和諧的鄰里關系要以城市鄉愁記憶和社區歷史文化為基礎,以和合文化為引領,打造鄰里互助生活共同體,通過建立互動,制定公約,發揮志愿者、社區工作者、社工組織等各方面的積極性,打造居民的“幸福家園”。

  走進湛北路街道八中北街社區“四點半”課堂,孩子們有的在安靜地做作業,有的在興致勃勃地做手工。老年人之外,兒童也是社區治理中需要格外關照的。平頂山市部分社區陸續推出“四點半”課堂,不僅解決了孩子們放學無人看管的問題,也讓家長們得以安心工作,少了許多奔波之苦。

  除了公共服務產品外,社區治理中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志愿者。“五彩志愿隊,舞彩文藝隊”等字樣在湛河區姚孟街道陽光苑社區黨群活動中心十分醒目。“愛心幫扶、文明宣講、巾幗調解、愛心醫療、便民利民志愿隊,陽光豫劇團、陽光飛揚舞蹈隊、傲雪風華模特隊等,不僅提供許多志愿服務,也讓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便民利民志愿隊負責人田剛說。

  隨著城市社區治理的不斷推進,社區不再只是一個陌生的居住環境,而更像是一個充滿幸福的溫馨家園。“建立‘五個一’工作機制是堅持問題導向、回應群眾期盼的一次努力探索。我們堅持以政治強引領、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強教化、以自治強活力、以智治強支撐、以共治強效能,推進‘六治融合’,開展‘城市檢視’,努力開創社區治理新境界,建設更加宜居、更有溫度的美麗鷹城。”平頂山市委書記周斌說。(河南日報 張建新 薛迎輝 王冰珂)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