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我在外打工多年,也攢了一些錢。博望鎮領導號召我們返鄉創業,還制訂了優惠政策。我就辭工回鄉跟朋友合伙創辦了博采工藝廠,由于政府大力支持,生意越做越大,去年實現產值6000多萬元,還為300多人創造了就業機會”。日前,河南省南陽博采工藝有限公司董事長皮丙正擲地有聲地說:“黨和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俺也要為家鄉做點貢獻啊”。
家住李莊村的孫珊珊是該鎮返鄉創業的“巾幗能人”。前幾年,她一直在溫州某服裝廠打工,月薪近萬元。在博望鎮領導誠心邀請下,2019年,她返鄉辦起了馳騁服裝廠,招收380多名青年婦女入廠做工,月薪2500至3000元。同時,對貧困戶姐妹入廠做工放寬年齡,免費食宿,有21名貧困戶勞力靠務工收入走上了脫貧道路。該服裝廠越做越強,每年創收200多萬元,納稅近20萬元,為財政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
原在洛陽市某企業任業務經理的皮丙正、在南陽打拼的卞天鵬與人合伙投資400萬元辦起南陽市博采工藝品有限公司。2020年疫情過后,廠里又新上了醫用口罩和頭盔生產線,不但把生產的口罩低價供應給當地群眾及醫療部門,而且捐贈防疫物資。為了擴大生產規模,近期以來,該公司又投資200多萬元,新建廠房7000多平方米,投產后,年收入將增加一倍多。
大批在外“游子”返鄉創業源自該鎮的誠心邀請。從2017年起,該鎮把招引人才回歸作為鄉村振興的啟動器,成立了由黨委書記掛帥的領導小組,明確人大主席專抓此項工作。利用春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在外人員返鄉探親的有利時機,博望鎮領導帶領機關干部,主動上門宣講本鎮的優惠政策,并對創辦企業者幫助聯系廠地、辦理證照、協調貸款,對從事農業開發性項目者協調流轉土地,協調各種關系,引進和培訓技術人才。
沙山村青年農民李偉返鄉后,打算發展月季生產,鎮村干部親自出面,幫助其流轉土地500畝,架設電力線路1200米,打機井8眼,新修水泥路600米,李偉在創辦月季花卉基地后,又帶動當地17名有志之士從事月季花卉種植,僅三年時間,就建成了1.2萬畝的月季花卉園區,畝均年收入18000元以上,從業農民達3000多人,成為帶富一方的職業農民,大學畢業后在西安外事學院任講師的王崗村何永健、妻子張艷返鄉后創辦黃金梨專業合作社,為近千畝梨園實行統一服務,解決了多年技術難題。
“歸雁”返鄉創辦企業,帶動鄉鄰致富只是該鎮“歸雁”反哺家的冰山一角。“能人”返鄉擔任村干部,率帶鄉鄰致富的事例更是不勝枚舉。該鎮前荒村黨員胡世舉,原在新疆打拼,2018年返鄉后,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兩年多來,他依托自身會經營、信息靈、朋友多的優勢,帶領群眾大力發展黃金梨產業,通過引進人才、技術,提高了梨園產量和質量,還積極運用電商手段搞銷售,不但解決了產品滯銷問題,而且提高了經濟效益,3200畝黃金梨畝均收入在20000元以上,成為南陽市特色產業示范村。
2019年,前荒村榮獲方城縣“張基之星”稱號。另外,還有8名“歸雁”擔任村黨支部書記,13人擔任村委會主任,這些返鄉能人都在帶領群眾致富中闖出了富有特色的致富之路。 近年來,該鎮依托返鄉人員創業,利用“歸雁”經濟撬動了鄉村振興,發展的硬實力迅速增強。其中,創辦民營企業14個,發展黃金梨2.3萬畝,建成1.2萬畝月季花卉基地,發展立體精品蔬菜3.8萬畝,發展良種葡萄5000多畝,2019年被評為“南陽市農業產業化示范鎮”。(中華建筑報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段守毅)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