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鄉村振興> 正文

南陽市臥龍區:老舊小區今蝶變 宜居家園蕩新風

2020-11-02 11:41:24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王富亮 張素維 崔培林責任編輯:王富亮

南陽市臥龍區:老舊小區今蝶變 宜居家園蕩新風

改造后的臥龍區臥龍崗街道風帆小區

  本報訊 眾力并,萬鈞舉;群智用,庶績康。

  2020年10月以來,隨著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的全面完成,納入改造的138個老舊小區實現華麗蝶變,內部環境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完善便利,社區服務提質惠民……居住其中的11169戶居民,開啟了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老舊小區改造是實現城市有機更新的破題之舉,也是惠及千家萬戶的重要民生工程。臥龍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老舊小區改造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聽民聲、順民意、聚民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匯聚強大合力,高質量開展改造工作,高標準打造宜居社區,高品位推進城市提質,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高質量建設大城市的道路上跑出了臥龍速度,體現了臥龍擔當,展示了臥龍力量。

南陽市臥龍區:老舊小區今蝶變 宜居家園蕩新風

親水宜居的鑫福苑小區

  高位推進 厚植民生福祉

  老舊小區改造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密切相關,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臥龍區委、區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老舊小區改造的有關精神和決策部署,全域全力加速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以真抓實干的行動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讓群眾看到新變化、得到真實惠,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老舊小區改造關乎民生福祉,關乎城市發展。我們要高度重視,將其作為城鎮提質發展的焦點工程,民生改善的保障工程,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來抓,徹底改善老舊小區居住條件,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把民生改善的實事辦實、好事辦好,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啟動伊始,臥龍區委書記高賢信向全區發出號召。

  組織有力,規劃先行,政策支撐,臥龍區迅速筑牢老舊小區改造保障體系。成立以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為主要負責人的工作專班,明確由區住建局牽頭,各街道具體實施,高質量完成改造任務。出臺了《臥龍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臥龍區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臺賬》,明確改造目標、原則、范圍、內容,為具體實施提供遵循。區委書記高賢信、區長杜勇多次到納入改造的小區進行實地調研,召開推進會議,協調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為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快速推進提供組織保障。

  2020年,臥龍區的老舊小區改造提升任務是138個小區,涉改398棟居民樓、11169戶,涉改面積100.1404萬平方米。任務數量占全市改造提質任務的28%,改造提升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臥龍區全區上下凝心聚力,務實重干,奮勇爭先,利用較短時間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實現老舊小區“環境整潔、配套完善、管理到位、群眾滿意”的總體目標,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改造成果,惠及民生,溫暖民心。

南陽市臥龍區:老舊小區今蝶變 宜居家園蕩新風

改造后的市發改委小區安靜宜居

  匯聚合力 共建宜居家園

  近日,秋高氣爽,風輕云淡。記者走進臥龍區實地探訪,感受老舊小區改造為“老”居民帶來的幸福“新”生活。

  走入武侯街道盛華小區,和諧優美的宜居家園躍然眼前。裝飾一新的淺橘色居民樓次第排列,小區道路平坦整潔,標識標線施劃規范,車輛停放有序,小區使用的是智慧門禁,樓道、拐角等處裝有攝像頭,每隔一段距離設置有“微型消防站”,院內幾位老人正在健身器材區邊鍛煉邊聊天……

  “盛華小區是典型的無主管單位、無物業公司、無業委會的‘三無小區’,基礎設施老舊,居住環境差,管理滯后,以前樓房墻皮脫落、道路坑洼、雜物占道、停車無序、飛線充電、水管堵塞……小區居民苦不堪言。經過一系列改造提升,如今舊貌換新顏,有的居民本來打算搬家,現在卻舍不得走了。”武侯街道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在風帆A區,記者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氛圍。小區中央的文化廣場上,有一條文化長廊,廊道兩旁的花墻上布置了“三顧茅廬”“桃園結義”等三國小故事、朱子家訓……吸引著幾位帶孩子的居民駐足欣賞,這里原來陳舊不堪,改造后成為居民接受文化熏陶和休閑娛樂的新天地。

  這些小區的華麗蝶變是臥龍區老舊小區改造成果的縮影。臥龍區立足于滿足廣大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中凝聚最大共識,形成強大合力,通過一系列舉措,補短板、強提質,全面提高居民生活品質,讓老舊小區改造這一民生工程真正成為了人民滿意的民心工程。

  匯集民意,精準施策。老舊小區改造量大面廣,情況各異,弄清“改什么,怎么改”是確保改造結果真正讓群眾滿意的關鍵。臥龍區要求各街道在改造前對每個小區進行調研分析,列出改造項目并進行公示,超過三分之二的居民同意方能實施,在改造過程中有訴求還可以提出,共同商議改進。

  合力共擔,投入到位。臥龍區按照政府投入為主,受益群眾適當出資的原則,形成投資機制。針對工程設計、工程量清單、設計方案實際情況,按戶均1萬元標準,設立配套資金,為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做好資金保障。

  規范建設,確保質量。學習借鑒外地先進做法,吸取先進經驗,高標準、高質量實施全區老舊小區改造。結合涉改小區實際,實行“一區一策、一樓一策”,聘請專業設計企業進行改造方案設計。選擇實力強、信譽好的施工企業,確保文明施工、綠色施工、安全施工,加強行業主管監督和群眾監督,創造經得起歷史和群眾檢驗的工作實績。

  分類實施,提升環境。按照“先民生后提升”的原則,分類實施,實現老舊小區顏值內涵雙提升。首先完善基礎設施,維修改造水電氣暖管線設施,實施建筑節能改造,整修小區道路,規范停車泊位,規范電動車存放和充電,完善消防設施。改造提升人居環境,清理整治侵占綠地的行為,豐富小區綠化,見縫插綠;清理侵占道路的違法設施,修繕房屋外墻、公共樓道墻面、小區圍墻,整修照明設施,完善小區道路、樓門牌標識;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積極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改善優化居民服務,合理配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或改造相關設施,完善社區服務。

  文化注入,營造氛圍。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在老舊小區中設置以黨建、“創文”元素、家風家訓、廉政文化、歷史故事等為主題的墻面裝飾、宣傳欄、展板等,讓居民接受文化浸潤,在小區營造文明和諧的氛圍。

  創新思路,合力共建。全區上下整合部門資源,加強人力物力支持,相關領導分包小區,責任明確,建立統一協調的領導機構,建立聯審聯評會商機制,定期開會,定期排名,定期通報。區住建局牽頭組織區財政局、區審計局、區消防大隊、區“雙創辦”等部門成立了評審小組,對各街道辦事處確定的老舊小區改造施工方案及預算清單,進行了實地論證和預審工作,共同商討解決辦法。水電氣暖、物業等管線單位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質過程中,履行作為市場主體的職責,主動做到讓利于民,以成本價支持城區老舊小區改造提質。各方齊心協力,形成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質的強大合力。

  經過政府、社會、居民同心同向,合力共建,風帆A區、盛華小區、順達社區、地質隊家屬院、市工會家屬院等一批老舊小區經過改造提升成為精品亮點小區。用實實在在提升效果激發人民群眾改造熱情,實現了涉改群眾從“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轉變,為后期持續鞏固老舊小區改造成果打下良好基礎。

  黨建引領 服務提質惠民

  老舊小區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只有“建管并重”,才能長久保持改造成果,切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真正讓民生工程惠及民生。

  臥龍區運用全域黨建理念推進社區治理,繼續深化“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及“兩長四員”(兩長:網格黨小組長、樓棟黨員中心戶長,四員:衛生員、治安員、文體員、物管員)的作用,確保社區居民服務“細、小、實”,全面提升社區黨建服務能力。

  在“兩長四員”基礎上,由街道、社區引導成立小區業委會,服務群眾,排憂解難,化解矛盾。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黨支部,加強對業委會的指導監督,共商共議小區管理辦法。根據住戶黨員特長、技能,對黨員定人、定崗、定責,細化分解任務,精準搞好服務。

  圍繞“自治互動、共建共享”這一目標,組建聯合自治組織,健全長效管理機制,讓群眾發揮主人翁精神,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的理念。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為小區居民提供衛生清潔、義務巡邏等志愿服務,進一步提升宜居環境。

  車站街道順達社區是2020年臥龍區連片打造老舊小區的亮點示范小區,共有21個家屬樓院30棟樓,均建成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居民600余戶近3000人。該社區是中心城區少有的、典型的老舊樓院集聚社區,長期以來,由于主管單位破產倒閉等種種原因,基本上處于無人管理狀況,“臟亂差”的環境面貌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經過改造,不僅硬件環境大大改善,社區服務管理也大大提升。經過街道努力,如今各個樓院,每個樓道都有樓長、黨員負責。小區黨組織和黨員日益成為社區治理的依靠和主心骨,“有問題找支部,有困難找黨員”深入人心,居民幸福感、滿意度明顯提升。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發。“為人民謀幸福,我們永遠在路上。今年臥龍區老舊小區改造取得了突出成績,接下來,我們將加緊謀劃2021年的68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著力改善老舊小區人居環境,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臥龍區區長杜勇對未來老舊小區改造在全區深入開展信心滿滿。

  首善之區,美麗臥龍,正以老舊小區改造提質為契機,在高質量建設大城市的征程中創造新的突破,實現新的跨越發展!(中華建筑報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張素維 崔培林)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