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鶴壁市山城區,企業只需干好圍墻內的事兒就行了,圍墻外的一律不用操心。”2020年10月23日,新拓洋生物化工產業園是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的頭號項目,方百謙作為公司的副總經理、項目建設指揮部的指揮長,談到山城區的營商環境時這樣感嘆。
2020年年初以來,鶴壁市山城區將營商環境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企業熱點關切,一方面實行區級領導分包重點項目一線現場辦公工作機制,另一方面做到簽約落地項目“兩個零接觸”(企業與相關部門零接觸、企業與當地群眾零接觸)。項目服務上堅持做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無事不擾”“事不過夜,馬上就辦”。
同時在鶴壁市率先對企業實施精準幫扶、“119”服務重點項目、經濟運行聯席會議等工作機制,為山城區132家重點企業配備服務管家,創新實行“精準幫扶明白卡”管理模式,不斷增強營商環境工作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鶴壁市山城區發改委同志到項目工地解決問題
項目在哪兒,服務站點就設到哪兒
“效率真高,昨天還只有小半幅路可以通車,今天就全碾平了。照這樣的速度,估計很快就可以建成通車了。”方百謙不久前對項目工地園區門前道路施工的速度發出這樣的贊嘆。
新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項目于2020年6月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備案、規劃、土地、環評、安評等手續,地面下的各項工程基本施工完畢。用方百謙的話說就是,項目建設進度之所以能推進得這么快,山城區良好的營商環境起了很大作用。“到這兒一年多了,發改、工信、環保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都很熟,但要問我這些委局設在哪兒,我還真不知道,就知道有事兒他們就過來了,解決完他們就回去了。有時候解決完事情都過了飯點了,他們連在工地食堂吃個工作餐都不肯,只說作為管家,服務企業是應該的。”說起項目服務,方百謙連連稱贊。他開玩笑地說,現在他也弄不清項目究竟有多少個服務管家了,就連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也是一個電話就來現場了。
在服務項目方面,鶴壁市山城區創新推行了“119項目服務機制”,119機制中第一個1指一個目標,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一切問題;第二個1指一個宗旨,服務過程中“只說怎么辦,不說不能辦”;9是指實行“項目謀劃、立項備案、聯審聯批、節能審查、推送入庫、爭取資金、建設推進、協調服務、竣工投產”九項服務,全程跟蹤、靠前服務,真正做到項目不跑腿、服務送到家。
事不過夜馬上辦,現場辦公不拖欠
“區領導帶著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到我們公司現場辦公不是一次兩次了,有時候是我們將問題反映給企業服務管家,他們上報后,區委書記或者區長帶著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到公司現場辦公,有時候是領導主動到公司現場辦公,詢問企業服務管家給力不。”多家企業負責人如是說。山城區堅持事不過夜馬上辦原則,對于發現的問題通過現場辦公方式立即解決,一時解決不了提請上級協調解決。
2020年年初以來,山城區推行企業復工復產“1+10+5”協調服務機制,區級領導深入調研走訪各類企業200余次,幫助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遇到的開工難、招工難、產業聯動難、物資運輸難、資金周轉難等突出問題107個。
山城區還深入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續開展“減政便民”行動,全區已建成1個區級行政服務中心、8個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91個村(社區)便民服務站,最大限度滿足企業和群眾“就近辦、網上辦”的需求。
上門服務、加班服務、精準服務……激活了山城區的市場活水,截至2020年8月底,全區共有市場主體29761戶。其中2020年前8個月,新增市場主體16670戶,其中企業532戶、個體工商戶16131戶、農民專業合作社7戶。
把精準做到家,一企一策解難題
在山城區每位服務管家手中,都有一本精準幫扶明白卡。明白卡包括企業基本信息、服務管家基本信息、企業經營情況、行業部門服務承諾事項4部分,翻看明白卡,不僅可以全方位立體化了解企業相關情況,還可以看出服務管家到底有沒有幫企業解決難題。通過為132家重點企業配備服務管家,指導企業用好用足信貸、用工等各項惠企政策,及時解決企業實際困難,打通政策措施落實“最后一公里”。
山城區在選擇幫扶企業時,從重點工業企業、服務業企業、重點項目企業、擬重點培育企業、重點稅源企業中選取132家有較大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進行幫扶。在派人方面,根據企業的經營性質有針對性選派服務管家,對工業企業從財政、工信等部門選派,對服務業企業從商務、市場監管部門選派,對農業企業從農業農村、畜牧部門選派,并考慮選派干部的年齡、知識、專業結構,確保服務管家了解行業、熟悉政策,能夠有針對性開展幫扶工作。在幫扶措施方面,企業服務管家通過走訪全面了解企業經營信息,有針對性制定幫扶措施,實行一企一策,確保幫扶措施精準有效。在項目安排上,行業部門要根據企業性質、行業特色,在智能制造、節能減排、研發中心建設、企業搬遷改造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謀劃安排項目。
2020年年初以來,鶴壁市山城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8個,總投資35.6億元,重點培育推進項目40個,總投資205.2億元。(中華建筑報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王利英)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