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南曹鄉蔣溝村,有一位制作手工簸箕斗的高手,他的名字叫蔣羅,曾經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戶。2017年,在駐村工作隊員的幫助下,蔣羅學會了制作手工簸箕斗技能,隨著制作技術的不斷提升,產銷量也隨之大增。后來,蔣羅還將自己宅院里的空房改造成的小作坊以滿足生產需求,這項技能真正成為他脫貧致富的“獨家法寶”。“蔣羅制作的手工簸箕斗,價格實惠,結實耐用,已成為鄉里的熱銷產品,買的人很多。”2020年10月29日,蔣羅的幫扶人宋亞彬拿著一個簸箕斗告訴記者。
蔣羅(左三)和駐村工作隊員們在一起 路放 攝
蔣溝村幫扶工作隊開封市供水總公司和尉氏縣第三高級中學積極籌劃,通過聯系愛心企業發展優質工藝品加工項目,鼓勵貧困戶建立“家庭小作坊”,著力破解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的問題,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目前,蔣溝村已經成立“家庭小作坊”20多個,生產各類手工品、編織品、生活用品,帶動貧困戶40多人,使貧困戶年人均增收7000元左右。
“小作坊建在家門口,脫貧致富不用往外走。多虧了市里、縣里派來的工作隊,幫助打開了銷路,俺每天能賺幾十上百元,在摘掉貧困戶帽子后,現在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利用小作坊多帶動一些不能干重體力活的鄉親們一起增收奔小康。”說起這兩年來的變化,蔣羅喜笑顏開。(中華建筑報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路放)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