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鄉村振興> 正文

河南南陽多舉措推動鄉風文明

2020-11-03 14:20:27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王富亮責任編輯:王富亮

  本報訊 為營造崇尚文明、踐行高尚、脫貧攻堅的良好社會氛圍,近年來,河南南陽多措并舉倡樹鄉風文明,通過典型帶動揚德善,實踐教育增動力,優秀文化感化人,進一步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匯聚強大精神力量。

  鄧州市裴營鄉小張閘村:榜樣帶動提素質樹新風

  路面干凈整潔,風景樹隨風搖擺,路兩旁是筆直的太陽能路燈,再往前路旁有個小游園,內有健身器材、仿古亭、乒乓球桌等,有老人在散步;再往前,來到村部面前,路旁是一個剛整治后的坑塘,塘岸有護攔、健身步道,塘內魚兒歡躍,水泛漣漪;對面是幸福大院、村部……近年來,鄧州市裴營鄉小張閘村以“樹文明新風創美好家園”為目標,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村容整潔、美麗宜居文明新村。

  推選先進典型,提升村民素質。同時鄧州市裴營鄉小張閘村把提升村民素質、實現鄉風文明作為發展第一要務,每年都開展“五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孝老敬親”等創評活動,引導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斷提升鄉村文明程度,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小張閘村先后評選出8戶五星級文明戶、6名好婆婆、6名好媳婦,孝老敬親家庭50多個,鄉級五星級文明戶2戶,好婆婆2名,好媳婦3名,這些文明典型戶、先進個人也成了村民學習的好榜樣。

  提硬件送文化,豐富精神生活。2019年裴營鄉小張閘村“鄉賢”張紅玲、張秀明、張海軍分別捐款5000元、3000元、3000元及其他鄉賢共捐款80000元,為該村購置了地名石、修建了文化廣場。此外在村干部及扶貧駐村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小張閘村先后新修了水泥道路,新建來源文化廣場,改造了農村旱廁,植樹種綠美化鄉村環境……“小張閘村兩個文化廣場建成以后,為廣大群眾提供了很好的文化娛樂場所,婦女老人都在這個地方跳廣場舞,村舞蹈隊也經常來廣場為村民義務表演節目。每到節假日有文藝演出,群眾都來這個地方看戲,使群眾團結、友愛的精神發揚光大。”村民李秀蘭說道。

  榜樣示范帶動,群眾積極參與。提升村民道德素質,樹立文明新風尚不僅需要典型的引導,還需要全體村名自覺的維護。近年來,小張閘村不僅長期堅持開展各類培訓班,道德講堂活動,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孝善理事會,設立了“一約四會”辦公室,并把“提倡勤儉節約,移風易俗倡新風”等內容寫進了《村規民約》,得到了村民的積極響應。小張閘村還積極改變村容村貌,傾力打造文化廣場,農家書屋、老年活動中心、農民學校等都成為了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下一步,鄧州市裴營鄉小張閘村將繼續提升全村的文明程度,推選好身邊的好人、五星級文明戶、道德楷模、最美家庭,使全村形成團結、有愛、積極上進的良好氛圍。

  南陽市西峽縣二郎坪鎮:文明實踐推動鄉風文明

  日前,南陽市西峽縣二郎坪鎮漢王城村貧困戶李金合登上村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講臺,他現身說法,講自家脫貧故事,傳自己脫貧經驗,從精神上、思想上感染了其他貧困戶,大家紛紛表示,要丟掉“等靠要”思想,依靠實干擺脫貧困。

  宣講接地氣,致富有力量。“我家3口人,妻子先天性聾啞,女兒今年上大學,我還有慢性病天天得吃藥,也不能出門掙錢,日子可咋過呀。自打我家評上貧困戶,鎮村干部經常來家里寬慰、鼓勵我,燃起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氣。干部們送政策、送技術,幫我家辦理低保、殘疾人補貼、醫療保險、學生助學金補助、申請補貼資金購買袋料,送菌種,教我種植香菇,辦理產業保險為我家香菇收成加了把失敗風險鎖。今年收入了3萬多元,吃穿不愁,如今俺也要脫貧了,說句心里話,我得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鎮村干部的幫扶。我們要不辜負黨的好政策,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在村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講臺上,李金合說。

  扶志又扶智,倡樹好風尚。西峽縣二郎坪鎮按照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要求,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建設,邀請“脫貧明星”講故事、致富能手講經驗、幫扶干部講政策、涉農專家講技術、法律專家講法規、鄉賢模范講家風,通過面對面宣講,讓課堂接地氣,讓群眾學真經,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全鎮群眾的“精神加油站”,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有力地增強了全鎮新文明新風貌的形成,也為脫貧致富奔小康注入了活力。

  文明實踐站,精神“加油站”。南陽市西峽縣二郎坪鎮依托各村黨群服務中心,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合農村群眾生產生活和實際需要,充分運用本地資源,把文明實踐活動搬到田間地頭,把上級決策部署轉化為“鄉音土話”,用接地氣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讓群眾喜歡聽、聽得懂、記得住、學得會,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作為提升群眾滿意度的重要舉措,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緊扣“智志雙扶”原則,讓群眾既“富口袋”也“富腦袋”,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南陽市方城縣券橋鎮:德孝文化引領鄉風文明

  尊老、敬老、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有力抓手,近年來,南陽市方城縣券橋鎮以培育德孝文化為切入點,積極倡樹文明新風,助力脫貧攻堅。

  繪出德孝文化墻,面面墻壁會說話,處處景觀皆育人。在方城縣券橋鎮馬莊村的米莊,一面面繪制著“涌泉躍鯉”“刻木事親”等二十四孝的中華美德文化墻,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內涵豐富,像這樣的文化墻,幾乎在該鎮隨處可見,不僅美化了群眾生活環境,而且潛移默化地提高了群眾文化素質。

  評選十星文明戶,缺少孝星全免談,孝老敬老成新寵。自2017年開始,方城縣券橋鎮逐步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制定了評選活動方案,方案規定缺少“孝”星一項,其它方面再好也不能評星,現在,該鎮青年談戀愛,女方父母囑托閨女先看男方家里有沒有十星級文明戶的牌子,如果沒有就免談,理由是家里沒有“孝”的氣氛,連老人都不孝順,嘴上說的再好聽也不能相信。

  樹立德孝好模范,尊老處處有表率,敬老活動成常態。方城縣券橋鎮開展了德孝模范評選活動,進行倡樹特樹大樹,券橋村的石中娥等一批德孝模范在全鎮聞名,為廣大群眾樹立了好榜樣,敬老活動成為常態化,一些群眾不僅自己孝順老人,而且組成一支支敬老志愿服務隊,利用節假日到敬老院、幸福大院開展慰問老人活動;到幼兒園為孩子們講孝老敬老愛老故事,組織他們到敬老院、幸福大院與老人聯歡,從小培養孩子養成尊老愛老孝老好習慣好傳統。(中華建筑報 記者 王富亮)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