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豐縣肖旗鄉丁嶺村村民正將收獲的紅薯裝車 原晉洋 攝
本報訊 2020年11月4日,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肖旗鄉丁嶺村150余畝連片紅薯基地里,伴隨著拖拉機的轟隆聲,村民們除蔓、翻土、撿拾、裝袋,翻犁的紅薯出土成行,在秋日的陽光下,個個體態飽滿、顏色鮮艷、煞是好看。
“我今年主要種植的紅薯品種是‘徐薯32’,這種紅薯出粉率高,做出來的粉條特別好吃。”種植大戶劉占領說,2020年的紅薯畝產6000多斤,做成粉條出售,除去人工和成本,每畝地的凈收入為4000元左右。
豐收不僅滿了糧倉,更帶動了群眾增收。丁嶺村通過土地流轉、提供就業崗位等方式給農戶帶來了可觀的收益。目前基地每天雇傭工人30余人,工錢一天一人60元。
60多歲的王畫夫婦從2020年三月份到現在一直在基地里工作,他們已熟練地掌握了紅薯栽種技術。“現在,我們老兩口平均每月能拿到三四千元的工資。”王畫高興地說。
“我的工作是把地里的紅薯裝袋、裝車,活不重還能在家門口多掙一份收入。”丁嶺村脫貧戶何玉奇一邊搬運著紅薯一邊高興地說,或長或圓的紅薯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一個個“黃金果”,映射出村民甜蜜的生活。
紅薯收獲的這些天,也是劉占領最忙的時候,湖北、江蘇、河北等地的客商都在預定紅薯粉條。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需特色,紅薯種植和粉條加工一直以來都是丁嶺村的傳統產業。“近年來,我們村充分利用這一傳統優勢,并以此作為群眾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在技術指導、土地流轉等方面扶持廣大種植戶。”丁嶺村支部書記徐新春介紹說,丁嶺村已明確將紅薯種植、粉條加工確立為該村“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通過走“村集體+農戶+商戶”的路子,由村企聯合創辦紅薯生產、加工企業,吸納群眾帶資入股,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實現鄉村產業興旺。
種植一片紅薯,發展一個產業,鏈接一批農戶,富裕一方百姓。近年來,肖旗鄉農業不斷向產業化、規?;l展,紅薯種植面積將近4000畝,辣椒、花生、煙葉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目前,肖旗鄉已建設2個電商服務站點,積極幫助宣傳農戶產品信息,使優質農產品搭上電子商務的快車,銷往全國各地。(中華建筑報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柳真真 原晉洋)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