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走進河南省社旗縣下洼鎮建山脫毒紅薯專業合作社里,滿地的紅薯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務工農民正在用手工精心加工制作成紅薯粉條。
“小小的紅薯又讓俺賺了大錢,是合作社帶領村民奔富路,是脫貧攻堅好政策讓俺的紅薯開了金花呀!”11月5日,下洼鎮周莊村建山脫毒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建山喜上眉梢,高興得合不攏嘴。
“這是俺們包裝的紅薯粉條,眼下,賣10元一斤,冬天配上豬肉、大白菜、蘿卜做成大燴菜,成為美味佳肴。”在周莊村建山脫毒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里,村民陳少穩邊包裝邊介紹道。
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收官之年,社旗縣立足區域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幫助貧困戶想辦法、找點子、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近年來,下洼鎮等東大崗鄉鎮一直把紅薯產業作為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工作來抓,通過項目引導,因地制宜大力推進紅薯產業發展,使紅薯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讓貧困群眾也能通過自身努力,創造財富,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
麥到芒種谷到秋,寒露前后刨紅薯。近日,社旗縣的紅薯迎來豐收季,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村民紛紛下田收紅薯,看著個頭十足的紅薯,群眾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如今,下洼鎮特色薯業以周莊村建山脫毒紅薯專業合作社為主,發展脫毒紅薯種植,引進了濟薯26、商薯19等新品種3萬公斤,育苗100萬株,輻射周莊、坑黃、姜王莊等村,帶動100余戶貧困戶種植,貧困戶通過種植紅薯實現了脫貧,帶貧脫貧效益顯著。
據悉,社旗純手工紅薯粉條制作技藝考究,收紅薯時,要保證紅薯完整,并用清水洗干凈,把紅薯粉碎,篩殘渣,沉淀紅薯粉,制成粉塊,然后,再備好柴火,大鍋,人工蒸煮,紅薯粉制作粉條、粉絲、粉皮。制作紅薯粉條主要工序是:碎薯、沉淀、蒸煮、撈粉、過濾、冷卻、晾曬、捆扎、包裝。紅薯粉條的晾曬講究技巧,紅薯粉曬到半干,進入切割的環節,切割以后再二次晾曬,紅薯粉條曬干后呈晶瑩亮麗,色澤光鮮,目前,村民們正在加班加點包裝紅薯粉條,產品供不應求。 (中華建筑報 記者 王富亮)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