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立冬前夕,陽光和熙。11月2日上午,汝州市王寨鄉劉凹村的路邊傳來陣陣笑聲,只見一人一邊嫻熟地翻動著攤曬的藥材蒼耳,一邊向前來了解情況的鄉扶貧辦負責人訴說著內心的喜悅,“今年中藥材可不愁銷路,這不,我前幾天收的6600多斤決明子剛剛曬干裝好,人家可上門來全都收走了,還是現場付款,真是感謝領導們的幫助支持啊!”。
正在說話的是劉凹村的脫貧戶史長有,今年67歲的史長有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的政策幫扶下,靠種藥材于2018年實現光榮脫貧。
因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史長有去年收獲的決明子堆在家里無法銷出,他每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王寨鄉政府在落實該鄉復工復產工作時,得知了這個情況,迅速與當地種植合作社聯系,協調外地收購商上門收購了史長有和其他20多戶貧困群眾的決明子,并根據群眾需求先后組織了三期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班,學知識、增技術,這些“及時雨”讓史長有他們種好中藥材的信心倍增。
今年史長有又發展了決明子、苦參等中藥材140多畝,市扶貧辦產業科、鄉扶貧辦多次通過電話聯系和實地查看,了解關注他的藥材種植。前不久,老史的決明子收好了,鄉政府又及時協調聯系收購商上門收購,僅三天時間,就收購了包括史長有在內的22戶貧困群眾種植的決明子2萬多斤,創收6萬多元。
據了解,今年以來王寨鄉緊盯“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戰略,結合地勢特點和地貌環境,持續發展決明子、苦參、金銀花等中藥材種植加工產業。先后邀請市科技特派員、種養大戶和采購商走進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技術,協調銷售渠道,舉辦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班6期,培訓學員160余人次。該鄉大剌灣村苦參種植基地已種植200余畝,劉凹村完成200余畝決明子、苦參等中藥材種植,裴家村、鄭鐵村已完成500多畝中藥材種植,全鄉各類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2000余畝,貧困群眾通過自主種植、務工、土地流轉等形式已實現增收80余萬元。
“產業發展是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保障,我們在做好‘公司+合作社+種植大戶+貧困群眾’協同發展的同時,將技術服務進田間、收購商上門、電商直播帶貨、舉辦展銷會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提高產銷對接效率,讓貧困群眾放心發展、快樂增收!”王寨鄉相關負責人說道。(中華建筑報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馮琳軻 胡克亮)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