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如何讓農業成為有希望的產業,讓農村成為大家羨慕的田園,讓農民成為向往的職業,值得全社會關注。
產業興,農村旺。鄉村產業發展成為制約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鄉村產業是農民實現增收和農村繁榮發展的基礎。鄉村產業包括現代種養業、鄉村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休閑旅游業、鄉村新型服務業和鄉村信息產業,其中農產品加工業是體量最大、產業關聯度最高、農民受益面最廣的產業。
促進鄉村產業發展,需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加工業是發展潛力最大的鄉村產業,產業鏈延伸的關鍵環節。加工業強不強,事關產業鏈長不長。農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改革,需要政府和市場共同發力促進農業轉型升級。過去農產品價格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農產品加工存在短板,這一短板現在也成為鄉村產業融合的短板。在產業融合發展上也需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在鄉村產業發展中找出短板、做好規劃、調整結構,提高收入,才能以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以農產品加工產業為例審視目前鄉村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農產品加工業轉型融資難。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基礎產業的延伸行業,需要大量生產資金配置,資金周轉周期長。農產品加工企業大企業少,中小微企業多,抵御風險能力弱。資金短缺問題一直是困擾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一大難題;農產品加工業龍頭企業少。馳名中外的農產品龍頭企業更少,這些企業普遍存在技術裝備水平不高,科技創新能力較差,農產品加工與農業生產規模不協調、不匹配;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相對落后,科技創新人才匱乏。部分企業地處偏遠地區,經濟效益不好,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夠,難以滿足企業創新發展需求;農產品加工企業信息不對稱。缺少準確市場信息、生產決策盲目、產品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求,導致部分農產品供大于求。
在鄉村產業發展中,必須提高站位、開拓視野、做好規劃、精準實施,通過產業的布局調整促進農業農村各項事業快速健康發展:
提高站位謀劃在前。地方主管領導要提高站位,了解國內國際大市場,以市場為導向,以區域產業為基礎,以地方優勢作切入點,梳理地區產業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區域農業產業,做好產業規劃和市場開拓,幫助農民生產適合當地特色和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
政策扶持龍頭引領。要制定優惠稅收政策,積極引進大體量龍頭企業參與鄉村產業發展,增加抵抗風險能力。要制定優惠融資政策,解決企業資金難題,支持企業發展。要制定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優秀科技創新型人才到農村就業,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幫助鄉村企業轉型發展。要及時兌現各項惠農獎補政策,切實保護就業者的積極性,確保各產業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增長。
轉變理念效益優先。要加大對從事鄉村產業就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力度,提高從業人員技術水平,提高就業能力。轉變理念,扭轉和改變過去散、小、亂的生產模式,把田間地頭打造成“原料車間”,把加工流水線打造成“觀光工廠”,把體驗店打造成“現場制作”“線上銷售”,把二、三產業留在農村,把就業崗位和增值收益留給農民。
打造品牌提升競爭力。要增強品牌意識,不斷提升品牌建設,擴大市場覆蓋率。要圍繞特色創品牌,按照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思路,努力打造1-2個具有地區特色優勢的全國原產地農產品知名品牌。如果沒有本地特色的知名品牌,未來很難能夠吸引產業聚集,也很難跳出“招商難”、“產業園增長難”的惡循壞。在新時代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電商、直播帶貨推介等新型形式,全方位多手段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擴大市場,增加收入。通過鄉村產業的綜合發展全方位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李振中 消費日報社社長 總編輯 國家一級導演)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