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鄉村振興> 正文

南陽市宛城區鄉村振興 跑出“加速度”

2020-11-19 09:53:43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王富亮 張慶元 吳 雙責任編輯:王富亮

  本報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宛城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統籌做好“三農”領域各項工作,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基層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農村改革持續深化,在服務全市大局中體現了宛城擔當,為高質量建設大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撐。今日起,本報推出《鄉村振興看宛城》專欄,聚焦該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益探索和實踐,敬請關注。

  百企千村互助共進奏響產業富民新旋律,數十萬畝高標準農田繪就豐收新圖景,孝悌和睦家風吹動鄉村嬗變……

  近年來,宛城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為引領,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精神,推動農業農村工作優先發展,“四好農村路”鋪就群眾致富大道,六大特色產業引領群眾致富增收,新渠道、新主體、新動能、新業態強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鄉村振興的大幕正在徐徐拉開。

  農業特色產業

  “遍地花開”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在南陽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農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宛城區以發展“優質小麥、有機艾草、綠色油料、名優果蔬、生態養殖、鄉村旅游”六大特色產業為重點,著力拓寬新渠道、扶持新主體、培育新動能、打造新業態,強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全區特色農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打造特色產業基地。以區域化布局為基礎,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堅持綠色發展導向,先后建成一大批特色種植、養殖基地。其中,黃臺崗特色蔬菜生產基地胡蘿卜、土豆連片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茶庵蔬菜生產基地建成溫棚1400余座,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黃臺崗高產蛋雞養殖基地蛋雞存欄達到150萬只。發展都市生態農業。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沿白桐干渠水產養殖、沿南新路林果花卉休閑觀光、漢冢盧園、瓦店大山農業科技園等一批兼具“菜籃子”、休閑觀光、生態保護功能于一體的都市農業景點初步形成。

  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057家,家庭農場294家。特色產業、生產加工企業標準化覆蓋率達100%。依托專業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標準化”的生產經營模式,2019年全區農民可支配收入17170元,同比增長7.9%。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整合糧油、蔬菜、畜產品等優勢資源,扶持壯大4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7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實現了農產品的多層次加工增值。其中,吉祥結糧油6大系列20余個品種熱銷省內外,三色鴿集群帶動農戶約6500戶,就業人數1萬余人,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農業產業化增速。

  高標準農田筑就

  “金色糧倉”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我今年種了1000多畝糧食,每畝收成近550公斤,生活越來越得勁了。”在宛城區慶祝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活動現場,種糧大戶高新洋開心地說。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宛城區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強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十二五”以來,宛城區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6萬畝,項目區內實現了田網、渠網、路網、林網、電網“五網”配套,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格局。建立智慧化農業管控體系,10萬畝智慧節水灌溉施肥項目啟動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全區良種普及率達90%以上;全區小麥、玉米達到全程機械化作業,小麥機收率達99.6%、玉米機收率達98.7%。2020年,宛城區小麥收獲面積54萬畝,病蟲害防治215萬畝次,全區小麥平均單產達到456.15公斤,總產達到2.46億公斤;玉米播種面積41.7萬畝,病蟲害防治45萬畝次。

  四個建設打造

  “四美鄉村”

  78歲的王松珍家住溧河鄉王堂村,每到傍晚,她都到村里的小公園里散步。說起近幾年村里的變化,老人笑得合不攏嘴。“原來這里是個大坑,平時雜物亂堆,現在建成了大廣場,還種了花草樹木,真是太美了。”環境的改變,是帶給農村群眾最實在的紅利。隨著宛城區一個個美麗鄉村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出來,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也在不斷提高。

  突出綜合環境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重點選擇群眾積極性高、見效快的坑塘作為試點先行整治。持續開展廁所革命,推動全區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工作全面鋪開。突出田園環境建設。實施凈土工程,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農業有機廢棄物利用,建設秸稈全量化利用示范區,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實施大造林大綠化,按照每條溝邊各1行,每條路渠邊各2行,每條主林帶3行以上標準推進農田林網建設。突出村莊環境建設。多種方式整治利用農村荒蕪閑置宅基地,因地制宜建成小廣場游園、花園,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18.1%。鞏固提升“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成果,實施農村公路“通村入組工程”,實現全區162個行政村“村村通客車”。突出文明鄉風建設。開展評選“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五美庭院”等文明鄉風活動,打造好家庭、傳播好家教、弘揚好家風,先后涌現出 “中國好人”1人、“南陽好人”6人、“好媳婦”1人、“南陽市第五屆道德模范”4人。(中華建筑報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張慶元 吳 雙)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