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鄉村振興> 正文

“毀林造地”,別為土地財政把生態給毀了

2020-11-29 11:55:18來源:新華網作者:重舟責任編輯:王富亮

  源自土地財政依賴的“造地賣指標”之風不可縱。

  為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我國實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占多少補多少,然而,近年來一些地方卻濫用此政策,削山造地、占優補劣、弄虛作假等造地亂象迭出。

  據《半月談》報道,造地賣指標成了某些縣區的生財之道,并催生出一種畸形的“毀林造地財政”——中部某縣2019年由此新增耕地1萬余畝,當年占補平衡指標款收益達4.5億元,占財政收入的1/5;有個別縣,從2017年開始明確提出“造地提速”,不惜毀林上萬畝……

  所謂耕地占補平衡制度,通俗理解就是占了多少就要新開墾多少,如此才能維護好18億畝耕地紅線。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存在占用的是良田良地,而新開墾的耕地質量不高的情況,這也就導致耕地紅線的變相突破。

  就媒體調查來看,類似現象還不少,都是由于本地過度開發導致耕地被侵占,只好通過新墾土地來“以次充好”;還有些地方則是看中了土地增減掛鉤中的巨大價值,通過“拆舊”等方式“造地”換取交易指標。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耕地指標可以在國家統籌管理下跨地區“買賣”。這既保障了一些“有錢沒地”的地方的土地開發需要,也為一些“有地沒錢”的貧困地區提供了發展資金。如前不久媒體報道,四川貧困地區“賣”指標掙了500多億。這已成為一些地方脫貧和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盡管如此,對于一些變相突破耕地紅線的做法,也應有高度警惕。要知道,在巨大收益誘惑下,一些地方為了賣地、“賣指標”,不惜大規模“造地”,既有突破耕地和生態“雙紅線”之嫌,也引發了一些消極的連鎖反應。像近些年一些地方在“整治空心房”、推行集中居住、殯葬改革等方面的“急功近利”,大都與此有關。

  事實上,不管是占補平衡還是增減掛鉤,國家都有著嚴格的制度規范要求。如國辦早在2018年即發文明確,要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相關規劃為依據,以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為主要來源,確保統籌補充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也就是說,不僅要保障“數量不減少”,也要實現“質量不降低”,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占補平衡”。尤其是在當前糧食安全被提到新高度的大背景下,更要把握好耕地占補平衡和增減掛鉤中的質量關。

  這就要求,對于新開墾耕地,在選址、立項、實施、驗收等環節必須要強化監管,嚴格落實土地開發整理標準,避免一些地方“濫竽充數”。

  另外,應該堅持“先墾后用”原則,對于未完成復墾且未達標的土地,禁止納入增減掛鉤體系;同時,也不妨因地制宜對一些地方的增減掛鉤指標進行總量控制,遏制過度賣指標、“造地”的傾向,而對那些弄虛作假、占優補劣的做法更應該嚴格追責。

  還要看到,一些地方過度地向土地要“價值”,不惜變相突破耕地紅線,或許與地方自身的財政壓力有關。這也要求在優化中央與地方事權、財權劃分等領域的改革還需要加速推進。

  說到底,“造地賣指標”之風,還是源自土地財政依賴,只有在這個方面有更多求解,方能實現對占補平衡亂象的釜底抽薪。

重舟(媒體人)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