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大通縣老爺山北麓,別有一番韻味。邊麻溝群山環抱,銀裝素裹,油路上山入戶,農家潔凈整齊,山澗寒風瑟瑟。
誰會想到,大通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這個曾因山大溝深、土地貧瘠、靠天吃飯的窮山村,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成為全省的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村。
邊麻溝村的巨變,源于鄉村振興,源于示范引領,源于產業發展,源于一片“花海”。
鄉村振興,示范帶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西寧以建設示范片區為重要抓手,堅持先點后面,高質量走好鄉村振興之路,全力打造出邊麻溝村、東至溝村、卡陽村、小高陵村、蘇家堡村,將軍溝村等一批批“明星村”“示范村”。
“我們以‘百鄉千村’示范工程行動為牽引,科學把握鄉村多樣性、差異性和區域性特征,在全市范圍內選擇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生態環境良好、產業發展具備一定規模、‘兩委’班子堅強有力的65個村分批進行示范試點。到2020年,累計實施大通縣、湟中區、湟源縣27個(省、市級)鄉村振興戰略示范試點村建設,實施117項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改革等項目。”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數百個發展基礎差、集體經濟薄弱的空殼村,在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的探索中,一一消除,走出了一條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子。
讓人迫不及待想要“跳出”的農門,在美麗鄉村建設的洗禮下,改頭換面,成為城里人心之向往的休閑勝地、鄉村旅游的一張張亮麗名片。
如同燕子一般向城市“大遷徙”的本土人才,在英才培育的“呼喚”中,不斷“歸巢”建設家鄉,為鄉村振興助力。
從示范引領,到全域振興。鄉村振興,正實現著人們對“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所有美好想象。
“真沒想到,我們村會變得這么好,我們的生活會變得這么怡然自得,村巷間到處是休閑亭、文化墻,還有青松夾道,鮮花滿巷,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村。”說起家鄉的變化,湟中區李家山鎮崗岔村村民王永倉興奮極了。
“把荒山荒坡打造成了人人留戀美麗‘花海’,村里的環境越變越美,我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鄉村振興示范村,我們當之無愧!”大通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村民鄭統邦自豪道。
“鄉村振興,‘振興’基層組織是關鍵。在黨建引領下,我們的腰包鼓了,腦袋富了,生活甜了……”湟源縣和平鄉小高陵村村委會主任顏永良說。
……
伴隨著時代的號角,一首磅礴有力的鄉村振興交響曲,在高原古城大地激揚響起;在砥礪奮進中,一幅產業興、生態美、村容美、鄉風美、生活美的西寧鄉村振興新圖景,愈加清晰明朗。
如今,高原古城處處透著產業之美、環境之美、文化之美,西寧正以鄉村振興讓這片廣袤土地綻放出夢想和希望,讓高質量發展步伐在這片大地更加堅定有力!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