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采集信息,涉嫌侵犯客戶隱私,南京相關部門要求售樓處拆除人臉識別系統,有助于保障購房者的權益。
地產圈熱議的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在南京有了新進展。有消息稱,南京已有多家售樓處接到相關部門電話通知,要求拆除現有的人臉識別系統,這在全國尚屬首例。經新京報記者核實,該消息屬實,南京部分售樓處已接到政府部門通知要求拆除人臉識別系統。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采集信息,涉嫌侵犯客戶隱私,南京相關部門要求售樓處拆除人臉識別系統,有助于保障購房者的權益。對于如何“判客”,業內人士建議,在人臉識別系統拆除后,開發商可以在售樓處相對合理位置上,擺放針對客戶的公示或聲明,寫明通過采集大數據識別客戶的情況。同時,政府監管部門應加強對開發商的監管力度,打擊侵犯客戶隱私的行為。
南京部分售樓處將拆除人臉識別系統
近日,一條“濟南男子戴頭盔看房”的小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該男子戴著頭盔進售樓處看房,以防范人臉識別系統的抓拍。由此,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引發社會關注。
新京報記者調查了解到,南京目前已有多家售樓處接到相關部門通知,商品房銷售現場禁止使用“人臉識別系統”,要求拆除現有的人臉識別系統,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碧桂園方面表示,南京僅個別項目采用了相關的智能識別系統。目前還未接到正式通知,但聽說此事后,已著手準備拆除工作。南京萬科方面表示,已接到當地政府要求下架人臉識別系統的通知,正在按照要求執行。銀城國際方面表示,目前確實接到相關部門通知,要求拆除人臉識別系統,“我們目前有個別售樓處安裝,正在按照要求處理。”
“今天上午就要求拆了,不拆就封盤。”南京當地一個項目銷售人員稱。當地另一家房企相關人士表示,南京相關部門規定,不經當事人許可禁止使用人臉識別系統,因此,售樓處是在按照政府規定落實。
也有一些當地項目銷售人員稱,目前并沒有下發正式的相關文件,“現在售樓處登記時,會告訴客戶,這里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讓客戶知情、知曉此事。”
“人臉識別”的安裝與渠道帶客相關
據悉,過去房地產營銷以自銷、代理公司為主,加上線上推廣,渠道為輔。然而,時至今日,線上推廣效能下降,線下直接帶客的有效性得以凸顯,開發商的自銷限于資源的局限,就慢慢過渡到采用外部渠道售房。隨著外部渠道成交客戶占比也越來越大,開發商被中介渠道“綁架”引發了業內較大關注。
一般情況下,采用渠道“分銷模式”的項目會安裝“人臉識別”,用來區分自然到訪客戶和渠道客戶。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如果購房者是看了房企宣傳前來買房,叫做“自然到訪客戶”;如果購房者被渠道中介帶上門,就屬于“渠道客戶”,房企要給予中介一定的提成傭金。而人臉識別,就是為了幫助房企判斷某個購房者是什么類型、是誰的客戶,傭金應該發給誰。不過,并非所有開發商、所有項目都會采用渠道。南京有一些房企明確表示,售樓處并未安裝“人臉識別”。
值得一提的是,開發商在不同階段選擇渠道的策略并不相同。順銷期,前期積累的客戶已消耗差不多,為了實現一個較好的業績,開發商可能會有針對性地采用渠道售房。此外,開發商在資金相對緊缺情況下,也會給出較高的渠道點位,來實現項目的快速去化。
無錫房地產業內人士張斌指出當前房地產銷售的一大現狀:大多城市房屋銷售都是以改善為主,“賣房買房”的購房者較多,因此,二手房中介成為第一個獲取客戶信息的平臺。開發商看重的是外部渠道的客戶資源,一些二手房中介機構也不斷開疆拓土,以賺取高額傭金,形成“挾客戶以令開發商”之勢。
尤其是進入今年第四季度,在政策引導下,房企降杠桿的力度加大。同時,房企普遍面臨沖業績的壓力。在此背景下,恰如張斌所言:“當前,時逢年末,各大企業都在銷售沖刺,客戶渠道尤顯金貴。”
“南京部分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的初衷,與渠道‘綁架’密不可分。此舉是開發商破除渠道信息不完全、帶客辨識不明晰而采取的方法,最終目的是減少渠道費用支出,節省成本。”同策研究院分析師丁垚稱。
實際上,開發商對渠道一大擔憂便在于,“洗客不拓客”帶來的營銷成本浪費,在此背景下,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部分問題。
“人臉識別”涉嫌侵犯隱私
“人臉識別”是否侵犯客戶隱私?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
所謂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能否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自然人個人身份的各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等。
今年10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已啟動立法程序,正在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草案將“刷臉”行為建章立法,人臉數據不能隨便采集,面部信息作為重要的“生物識別信息”已納入保護范圍。
除此之外,2021年1月1日將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規定,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在此背景下,南京相關部門要求,商品房銷售現場禁止使用“人臉識別系統”。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涉及客戶隱私,而且也會變相成為房企甄別客戶的一種異常手段。南京相關部門對此做出調整,確實有必要,從保護購房者的隱私和防范房企售樓處歧視銷售等角度出發,此舉有助于保障購房者的權益。”
丁垚指出,人臉識別本身就是對客戶個人信息的強制采集,目前沒有統一、有序的管理,難免引發客戶對個人隱私泄露的擔憂,這也是人臉識別系統被要求下架的重要原因。
“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采集信息,涉嫌侵犯客戶隱私。此外,對于賣房這類個人隱私泄露重災區來說,人臉數據更需要保護。”房地產和互聯網研究院創始人相國良稱。
如何“判客”值得探討
在人臉識別系統拆除后,如何“判客”值得探討。這也是解決開發商與渠道之間問題的重要環節。
合碩地產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表示,“開發商可以在相對合理的位置上,擺放針對客戶的公示、聲明,比如寫明該項目會通過采集大數據識別客戶,如果客戶允許,就可進入案場選房,客戶若對這一方式有所疑問,也可以不選擇該項目。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維護購房者、消費者對自身權益的保障,又能滿足開發商用技術手段甄別客戶信息、管理案場渠道和銷售的目的。”
“相關部門在新房銷售價格及銷售費用、傭金點數上做出相應的明確規定,以遏制房價虛高、買房人吃虧、開發商叫苦、中介渠道漁利等亂象。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開發商的監管力度,打擊侵犯客戶隱私的行為。”張斌說。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