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姜占政) “老張,今年雨水好,紅薯和花生收成還行吧?”
“收成好著嘞!紅薯擦成片曬干磨成紅薯面,剩點存到窖里能吃到明年。現在真是好政策,我今年種了三四畝紅薯和花生,還能享受獎補。”
近日,正在進行日常走訪的汝州市教育體育局駐磨石村工作隊碰見了正在地里刨紅薯干的貧困戶張西紅,聊起了家常。
張西紅是汝州市寄料鎮磨石村貧困戶,2016年被確定為貧困戶,妻子殘疾,當時孩子正在上學。這幾年經過駐村工作隊和幫扶人的幫助和指導,找到了生活的希望,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種植小雜糧,收入有所提高,兒子學業也完成了,正在打工,日子慢慢好起來了,腰包也鼓起來了。2019年,張西紅家順利脫貧,在小康之路上繼續加油前行。
“這兩年,通過幫扶人入戶對接、微信群、告知書和廣播等手段廣泛宣傳政策,激發貧困戶種植熱情,讓大量閑置的土地重新利用,既有收入又有獎補,拓寬增收渠道。磨石村近兩年油菜和小雜糧獎補累計372戶次,收入總計54.6萬元,累計獎補27.1萬元,覆蓋90%以上貧困戶,產業獎補成了貧困戶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汝州市教育體育局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洪平戰介紹道。
據悉,為進一步加強產業扶貧,促進貧困戶穩定持續增收,汝州市以發展主導產業實現壯大貧困村村集體和貧困戶持續增收為目標,緊緊圍繞激發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和提高貧困人口收入的產業扶貧工作重心,鼓勵貧困戶種植油料作物和小雜糧等,按照每年每戶種植作物收益金額的50%給予獎補,原則上每戶每類種植品種面積不低于1畝、獎補不高于500元/畝,有效促進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