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2020(首屆)鋼鐵工業智能制造標準與技術論壇上,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作了題為《2020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研究》的報告,并正式發布2020全球鋼鐵企業創新(專利)指數。指數的發布對于全面掌握和評價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情況,推動鋼鐵企業專利創新工作持續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發布會現場
張龍強作2020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發布
張龍強從研究背景、專利創新指數體系構建、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分析等方面介紹了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在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方面的相關工作。他指出,這項研究由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出版社共同完成,自2018年開始發布中國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獲得鋼鐵行業、各級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以及媒體的廣泛關注。今年,參評企業由原來的151家擴大至220家,并延伸至部分國外主要鋼鐵企業。這項研究構建了一套中國鋼鐵企業專利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包含三個層次的評價。第一個層次是專利創新指數本身,能夠反映鋼鐵企業創新能力的總體發展情況;第二個層次是能夠反映鋼鐵企業在專利創造、專利運用和專利保護三個方面的發展情況;第三個層次是通過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發明專利量、發明人次等12個具體指標反映出構成專利創新能力的各個方面的具體發展情況。
隨后,張龍強正式公布了2020年中國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研究結果,寶鋼、首鋼、攀鋼和鞍鋼4家企業評分超過了80分,是最具創新力企業;山東鋼鐵、馬鋼、中冶南方、中國鋼研集團、包鋼、中冶賽迪等83家企業評分在60-80分之間,為較強創新力企業;60分以下企業有133家,包括59家零分企業。在今年首次發布的全球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評價結果中,排名前30的企業中,中國企業有14家,占比接近50%,表明我國鋼鐵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已經顯著增強。
在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分析部分,張龍強對個別鋼鐵企業、鋼鐵生產技術以及海內外專利分布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深度解析了目前行業關注的熱點——智能制造領域的專利情況。他指出,從鋼鐵領域智能制造專利生命周期來看,2013年之前處于萌芽期,專利數量和專利申請人都較少;2013年后進入發展期,具體表現為市場擴大,介入的企業增多,相關專利數量和專利申請人激增。目前,鋼鐵行業智能制造領域尚未出現進入成熟期或者淘汰期的特征,仍然處于快速發展之中,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潛力。
此次報告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在報告后的現場提問環節,張龍強院長與來自人民日報海外網、中國經濟導報、科技日報、中國知識產權報、中華建筑報以及世界金屬導報等媒體的記者就專利創新指數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以及鋼鐵行業知識產權工作情況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媒體記者提問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