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效提升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務實舉措,對構建生態文明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2016年以來,山東省青島市通過出臺一系列法規政策文件、建立完善監督服務體系、推出激勵政策等舉措,積極探索建筑能效提升新路徑。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新增星級綠色建筑111個,面積為1800萬平方米;培育裝配式建筑產業化基地14個;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647萬平方米,運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完成改造節能保暖工程3100萬平方米,降低建筑能耗約40%,惠及居民38.7萬戶。
綠色建筑是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青島市按照“以點引路、全面實施”的工作思路,全面發展綠色建筑,重點建設西海岸新區等綠色生態區,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中,中德生態園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為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中歐國際城被確定為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
超低能耗建筑是青島市綠色建筑發展的亮點所在。在學習借鑒國際凈零能耗和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青島市發布了《關于推進超低能耗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超低能耗建筑的發展目標和7條具體的扶持政策,包括容積率獎勵、銷售和購買階段的優惠、財政補貼和對參建單位的加分獎勵等。在中德生態園被動房技術體驗中心等示范項目的帶動下,一批超低能耗建筑項目已開工建設。同時,依托產業基地,推廣適用于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綠色建材產品,促進建筑節能環保新技術、新產品的產業化。此外,青島市還拓展融資渠道,積極與銀行以及保險、金融企業等對接,共同探討綠色金融助推綠色建筑發展的政策模式。在中德生態園被動房住宅推廣示范小區項目(二期)開出了超低能耗建筑保單,以業主單位為建筑物投保的形式,保證項目符合超低能耗建筑的性能指標。《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8)》收錄了該案例。
裝配式建筑是建筑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青島市堅持規劃引導,積極推進項目建設,提出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30%以上;到2023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50%以上,形成一批以優勢企業為核心、涵蓋全產業鏈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集群。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青島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意見的通知》《青島市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確了發展目標和指導意見,提出了若干具體的扶持政策,包括建設工程規費優惠、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等。同時,積極培育產業鏈,培育14個裝配式建筑產業化基地,滿足市場需求。到2019年年底,全市共開工建設裝配式建筑1630萬平方米。
2015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青島市為公共建筑節能改造8個重點示范城市之一后,該市確定了“先注冊、再實施、嚴審計、后獎勵”的項目流程,建立了“市場驅動、要素驅動、創新驅動、資金驅動”的“四驅”模式,在科學分析公共建筑能耗現狀的基礎上,選擇重點項目進行突破,示范期間完成了34個項目、累計357萬平方米的節能改造,并順利通過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的專家驗收。而后,青島市又獲批2017年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其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技術體系研究與實踐獲得2017~2018中國建筑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方法體系研究與推廣項目獲得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
為了加快推進節能保暖工程進度,自2015年起,青島市在改造政策上進行突破,完善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引入社會資本投資節能服務,創立了“財政引導,先干后獎”的市場化運作模式,4年多時間里完成改造約2400萬平方米,相當于以往7年改造總量的3倍,降低建筑能耗約40%,每年可節省約12.2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32.4萬噸。
下一步,青島市將繼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深入開展綠色城市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摘自《中國建設報》 2020.10.22)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