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這一工作目標,湖南省株洲市淥口區積極探索、全力動員,設立區危房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區危改辦”),緊盯“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和“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目標,不斷展現危改人的時代作為,書寫了脫貧攻堅路上的“淥口篇章”。
鶯飛草長,春天總能帶給人以無限希望。
一筆補助資金,也許就能解決一個貧困家庭的燃眉之急,這讓每位危改人深深感受到肩上擔子沉甸甸。龍船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宋習存(單人戶)的房子建于上世紀80年代,房子墻體存在貫穿性裂縫。宋習存患有慢性病,日常生活都難以自理。晴天時,陽光透過屋頂直射房內,室溫常常高得無法忍受。一旦下雨,屋里便擺滿了“接漏兒”的盆盆罐罐,陰暗潮濕。此房雖然被鑒定為D級危房,但宋習存本人并無改造意愿。區危改辦干部與鎮村領導經過多次耐心的政策講解和動員,讓他逐漸接受了房屋新建方案。此后,區危改辦工作人員又爭取到后盾幫扶單位支持,籌足了項目資金,先后7次前往現場督導。兩個月后,當宋習存如期搬進新房時,他拉著危改干部的手連聲說:“謝謝黨和政府,謝謝你們!”
炎炎夏日,好似區危改辦干部們的似火熱情。
他們同鎮村干部一起,奔走在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指導和竣工驗收的路上。有些村落位置極其偏僻,車輛往往只能開到村口,然后再徒步前往,從滿是雜草灌木的小道里穿過,蚊蟲叮咬、雜草割傷對他們來說早就習以為常,最令人擔心的則是被馬蜂叮咬、被毒蛇偷襲。2017年9月,正趕往項目現場的區危改辦工作人員和帶路的村干部遭遇馬蜂“空襲”。他們起初并沒有在意,卻未料馬蜂越聚越多,這才有人大喊:“小心馬蜂叮人!”村干部眼疾手快,拉住同行者就地蹲下,并且一動不動。后來才知道,馬蜂更喜歡攻擊移動的物體。雖然有村干部及時提醒,但仍有一些人沒能反應過來,讓馬蜂叮了大包,被送進醫院。
扶貧路上艱辛很多,但困難無法阻擋危改干部前進的腳步。他們正是靠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必勝信念,在危房改造的路上堅持下來。他們相信,自己每一點努力,都是為全區脫貧攻堅工作貢獻的一份力量。
一葉知秋,象征著收獲的季節已經來臨——區危改辦工作人員在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中收獲頗豐。
鑒于工作人員少、任務重、壓力大等現實情況,區危改辦采取“白﹢黑”“5﹢2”的連軸轉模式,嚴格遵守審批程序和資金發放標準,工作成效顯著。
2015年至2020年,淥口區先后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661戶,撥付危房改造補助資金6298.1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52戶,撥付危房改造補助資金2702.4萬元。這一工作的開展不但極大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讓區危改辦工作人員內心充滿自豪。
天寒地凍,仿佛在時刻提醒區危改辦干部責任在肩。
為徹底消除農村危房安全隱患、打造鄉村脫貧的全新面貌、解決4類重點對象之外的其他農戶住房安全問題,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自2017年9月起,淥口區先后投入1.06億元,整治農村危舊土坯房,共計拆除7943戶、120萬平方米。符合“一戶一宅”的實現拆后新建462戶,B級、C級房屋修繕592戶,利用增減掛鉤政策復墾拆房后的宅基地2000余畝,實現農村閑置土地集約再利用,取得了較好成效。這一做法得到了當地主要領導肯定,“株洲縣(現淥口區)土坯房整治決心大、思路清、措施實、效果好”,要求全市其他縣區學習借鑒。
“一年多少秋,歲月白人頭”,脫貧攻堅工作勝利決不會一蹴而就。不管四季如何變換,不管扶貧道路上如何艱辛,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這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區危改辦所有干部始終如一,持續為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工作任務、為實現貧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目標、為幫助貧困群眾真正享受國家政策紅利不懈奮斗。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0.11.04 高澤琦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