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是重大民生工程。近年來,金華市建設局始終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為目標,更加注重解決各類住房困難群眾階段性、過渡性基本居住需求,努力實現精準救助、和諧幫扶,及時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送到住房困難群眾心中。
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近年來,金華市區先后出臺《金華市區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管理辦法》《金華市區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管理實施細則》等系列政策措施,并根據城市實際,兩次修訂了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管理實施細則,逐步放寬住房保障準入條件,提高保障標準,住房保障范圍從原來的城鎮低收入人群,擴大到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市區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保障方式以租賃補貼和實物配租為主。當前全市申請保障的收入條件已放寬至低于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00%,全市邁入中等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也可享受住房保障時代,同時,考慮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在車輛、工商注冊等家庭經濟狀況限制方面也相應進行了調整,普通代步車允許進入保障家庭,進一步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和受益面,減輕住房困難群眾的居住開支和負擔。
主動作為,織密織牢兜底保障網
通過部門間通力合作,全面摸排社會救助家庭住房情況,主動聯系街道社區宣傳住房保障政策,詳細介紹公租房申請條件、申請流程、租金標準、租后管理等相關信息,讓社會救助家庭充分了解住房保障政策。全市共摸排社會救助家庭3392戶,發現存在住房困難的社會救助家庭595戶,已全部納入住房保障范圍。建立動態監測機制,對后續新增社會救助家庭住房情況進行及時排摸,主動識別住房困難家庭,精準落實保障措施,變依申請保障為主動保障,建立長效幫扶機制。對環衛、公交等公益類單位一線職工,考慮其崗位苦、臟、累、險等特點,通過政策傾斜、上門送服務、部門協同推進、開辟綠色通道等方式持續加大公益類崗位的保障力度,將1443戶環衛、公交等一線職工家庭納入保障范圍。
破解審核難題,努力實現精準救助
由于收入多元化,財產信息分散,導致申請保障家庭收入經濟狀況審核一直是住房保障工作的難點。為全面掌握申請對象的家庭經濟狀況,及時發現保障對象家庭經濟狀況的變化情況,通過大數據應用積極推進各部門信息共享、聯網比對,積極破解數據共享壁壘,提高核對工作效率和成效,努力實現大數據時代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動態監管精準求助模式。目前,“金華市無證明城市查詢核驗系統”中已可以對不動產、車輛、公積金、工商注冊等多項信息進行數據查詢,以往需提交的這些申請材料已全部取消。金華申請共租房保障僅需一張身份證,可以從浙江政務網、掌上APP、服務大廳受理等多個渠道申請保障,實現符合條件的申請對象應保盡保。義烏市通過義網通辦實現部門聯審,永康公租房審批實行“秒審”,審核時間最長不超過3個工作日。
堅持公開,確保公租房分配公平公正
為確保住房保障公平正義,在公租房房源分配上始終堅持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分配過程嚴格按照政策公開、程序公開、房源公開、對象公開、過程公開和結果公開的“六個公開”原則,提前向社會公開配租方案,公布內容包括待配租房屋、擬配租對象、搖號方案、選房方案等信息。選房順序電腦搖號全程接受監督、公開透明,搖號由住戶代表參與,各方監督,搖號全過程錄像并在辦事大廳滾動播放,搖號結果在政府網站和辦事大廳公布,確保保障對象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表達權。選房過程全程公開,叫號入場、按序選房,現場確認,選房結果在政府網站、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和辦事大廳公開,充分確保房源配租過程全程公開透明,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實現“零投訴”。
美化環境,提升保障對象獲得感
隨著越來越多的保障對象入住公租房,金華從改善公租房小區居住環境著手,努力讓保障家庭住得安心、舒心。通過購買服務,為老舊小區引進專業化的物業服務企業,以市場化標準和要求,提升保障房小區物業服務水平。不斷完善小區物管配套設施,逐年投資進行物管配套設施提檔改造,增加了監控、道閘、崗亭等設施,對小區綠化進行提檔,為公租房家庭免費開通管道天然氣,集中安裝電動車充電樁位。為切實改善居住環境,對新建公租房按照浙江公租房裝飾裝修要求進行裝修,對零星收回的老舊房屋,在分配前參照新建公租房標準進行裝修修繕,實現了從裸房向裝修房、電梯房的轉變。考慮到公租房保障對象經濟能力相對有限,為減輕承租人負擔,統一減免公租房承租戶物業管理費,僅金華市區每年減輕公租房家庭物業費230余萬元。為加強保障房及公共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開展網格化巡查,引入第三方實時監控,確保房屋安全使用。(金華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供稿 編輯 蔡璟瑾)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