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政府發布《關于加快5G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重點部署11大任務,加快5G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實施意見》,鄭州市要以網絡建設為基礎,完善5G網絡規劃布局,有序推進基站建設,加快5G規模組網進程,到2022年,建成5G基站數量不低于3萬個,實現5G網絡鄉鎮以上區域連續覆蓋,著力建設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5G產業創新發展引領區、深度融合示范區、輻射帶動應用區。以賦能行業為重點,推動5G與信息消費、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車聯網、智慧交通與智慧物流、智慧生活、數字鄉村等深度融合,5G應用場景領域進一步拓展。
任務1:布局規劃
建成5G基礎設施資源“一張圖”
《實施意見》明確,加快鄭州市5G基站建設發展規劃編制,推動5G基站建設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并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落實,明確5G基站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屬性,為基站、機房和相關配套設施統籌安排空間布局和建設時序。
全面推進5G基站站址、室內分布系統、桿路、機房及管線、電力等配套設施共建共享,推進重點場所中室內分布系統及其他基站配套設施統一協調、統一談判,實現多家電信運營企業平等進入。
加強5G基礎設施信息系統建設,將宏基站、微(小)基站、室內分布系統、小型5G設備機房、桿路、管道等基礎設施資源信息納入統一的資源數據庫,建成5G基礎設施資源“一張圖”。
任務2:網絡覆蓋
明年重點推進縣城以上區域連續覆蓋
推進5G獨立組網,控制非獨立組網建設規模,對采用獨立組網模式建設的5G基站,按相關標準給予獎勵。
2021年重點推進縣城以上區域連續覆蓋,鄉鎮農村重點區域覆蓋,針對5G高價值區域加強室內分布系統、微站建設,加強價值區域深度覆蓋。
2022年重點推進鄉鎮以上區域連續覆蓋、農村區域重點覆蓋,加強5G室內分布系統和微站建設,推進特殊場景專項覆蓋。加快數據中心建設布局,著力推動中國移動網絡云鄭州大區節點、中國聯通5G核心網中部大區中心建設,提升對5G業務的承載能力,鞏固5G網絡樞紐地位。
任務3:開放共享
編制公共場所資源開放清單
根據部署,我市要編制公共場所資源開放清單,以半年為周期更新清單目錄,支持基站建設。開放清單包括但不限于這些地方: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的辦公場所及所屬產權物業;各類教育機構的公共場所和所屬產權物業;各類醫療機構的公共場所及所屬產權物業;公路、鐵路、橋梁、隧道、城市道路及其防護綠帶、城市軌道交通、地鐵等各類公共設施;公園、廣場、公共綠地、旅游景區以及其他各類公益性場所。
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上述場所和設施的空地、樓面、外墻、桿體、管道、槽道、共用機房、樓層天花板、弱電井、電梯豎井、地下停車場等資源應免費開放,嚴禁資源壟斷、簽訂排他性協議等行為。
公共場所資源產權人、管理人或使用人除收取必要的管理費用外,嚴禁向建設單位收取場地租賃費、進場費、協調費、分攤費等費用和維護押金、維護保證金等風險保障金,每個基站的管理費用原則上不超過200元/月。物業服務企業要支持并配合5G基站建設,禁止無故阻礙通信設施建設,禁止收取費用。優先在無償開放物業的居民小區、社區等建設5G基站。
任務4:管道資源
電信管道應當與建設項目同時驗收
《實施意見》明確,進一步加強全市電信管道資源開放力度,降低管道租用價格。開展全市電信管道資源摸排工作,協調基礎電信運營公司之間做好電信管道的開放共享。
自2021年度起,新建市政道路應配套建設電信管道基礎設施,電信管道應當與建設項目同時設計、同時報批、同時施工、同時驗收,所需費用納入建設項目概算,由權屬單位組織實施、管理與維護。
任務5:共建共享
推動“通信塔”與“社會塔”共建共享
加快研究制定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桿設計標準和管理辦法,加快推廣“智慧桿”,實現“多桿合一”。
支持電信企業推動通信桿(塔)與電力、市政、交通、公安等行業的桿(塔)、站址資源共建共享,推動“通信塔”與“社會塔”深入共建和開放共享。
任務6:審批流程
減免費用,規范前置審批條件
公共場所基站入場建設審批流程要進一步優化,減免相關費用,清理規范前置審批條件。管理部門提高審批效率,縮短審批時限,盡快配合入場施工。
重點優化公路、橋梁隧道、交通干道、公園、綠地等場所入場審批工作,根據相關規定減免城市園林綠化補償費、城市道路占用費、通信設施建設占道開挖費等相關行政規費。
任務7:電力保障
開辟用電報裝綠色通道
編制5G基站配電專項規劃,建立供電部門與各電信企業聯合推進機制,開辟用電報裝綠色通道,縮短電力審批、勘察時限,解決就近取電以及電力擴容難題。對具備直供電條件的基站,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為新建5G基站提供直供電方案,加快接電速度。嚴格查處5G基站基礎設施供電違規加價行為。加強節能管理,鼓勵市電信企業采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等綠色清潔電力,降低5G基站能耗。
任務8:配套建設
將通信管線、基站等納入規劃
加強通信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按照部署,新建、改建、擴建車站、機場、公路、鐵路、城市道路、橋梁、隧道、城市軌道交通等重要基礎設施和人防以及旅游度假、文化、體育、城市公共綠地等公共服務設施,水、電、氣、暖等管線設施及商業地產開發項目,要統籌考慮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將通信管線、基站、鐵塔建設一并納入規劃。
任務9:技術創新
推動重點行業5G應用場景的技術創新
加快5G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傳感等技術融合,推動高科技企業和5G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前沿技術研發創新,積極參與5G相關技術標準制定,推動重點行業的5G應用場景的技術創新。緊跟5G網絡建設、終端設備、應用場景發展趨勢,推進5G硬件、材料等關鍵技術研發。促進5G與多行業技術融合,通過基于5G網絡的垂直行業應用,突破一批“5G+集成應用”技術。
任務10:建設先行區
打造若干5G應用創新先行區示范區
建設5G應用創新中心,開展重點領域5G應用的測試認證、標準規范、試點示范、體驗展示等工作。推進5G與重點產業融合應用的試點示范項目,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推動5G與物聯網、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協同應用;加快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超高清視頻等行業領域融合發展;推進5G與超高清視頻、AR/VR (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技術結合,提升居民在文化娛樂、在線購物、智能出行、生活居家、智能交互、未來社區等應用場景下的體驗,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垂直行業應用模式,打造若干5G應用創新先行區示范區及應用推廣示范區。
任務11:集聚發展
打造5G 產業示范園區
重點開展5G軟硬件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載體建設等,引進5G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快推進5G手機、VR/AR、無人機等新型終端以及5G在車載終端、機器人、健康醫療、工業裝備等行業終端的產業鏈環節布局,積極發展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操作系統以及5G相關基礎器件、儀器儀表、設備制造、5G網絡運維及服務等5G產業鏈環節,進一步強化我市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優勢。
建設5G產業發展監測平臺和5G應用倉庫,提供面向社會創新資源和政府產業管理的公共服務,加快5G企業培育、載體建設,推進5G產業鏈發展協同,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5G骨干企業,打造5G產業示范園區。(鄭報全媒體記者 董艷竹)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